首页 > 经典欣赏 > 正文

宋徽宗溪山秋色圖軸

2012-02-06 14:25:00   

 

紙本 溤O色畫 軸 97x53 cm


小景畫在北宋末成為宮廷皇室所喜愛的一種風格,流風所及,連帝王也不能例外。相傳宋徽宗曾經摹仿宋迪的〈瀟湘八景圖〉作山水小景,其中有一幅〈晴麓橫雲圖〉(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收藏)流傳下來,它的構圖、風格與此幅〈溪山秋色圖〉相似,並且這兩件作品都畫在紙幅上,顯示與文人墨戲的傳統有密切相關。

 

作者

趙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封端王,在位建元六: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遜位後,尊為道君太上皇帝。工繪山水,人物,花鳥。又工書法,自創體格,號瘦金書。

 

特徵說明

這件作品的實景多被安排在畫面左半側,佔據不到二分之一的面積,其餘以留白來表現雲霧、煙霭和野水。此種設計與北宋初期,取中軸構圖的巨軸山水畫有所不同,可以見到山水畫從雄偉風格轉變為帶有抒情氣氛的趨勢。

群山疊嶂被壓縮、聚集在畫面左上角,已經失去原本撼人的氣勢,畫家使用大量水墨淡染來呈現煙霧迷離的山水景色,頗有韻致,亦能增添畫面的流動性。

渾圓如雲狀的山石和蟹爪樹是李、郭畫派的重要特徵,畫家以簡潔、洗煉的用筆來詮釋大師的風格,呈現一種接近文人畫家的業餘性。

列植於平坡、沙渚的群樹,枝幹挺直,畫葉用濕筆點染、樹幹留白,筆墨中帶有拙趣,此類表現與院藏巨然〈層巖叢樹圖〉的林木相似,顯示這件作品亦受到江南畫風的影響。

細看這幅畫的點景人物,多半描繪漁夫在漁釣或捕魚的情景,這代表著君子所嚮往與世無爭、遠離塵俗的生活典型。此類漁父的畫題,在進入北宋之後逐漸流行,成為山水畫不可或缺的重要題材。

 

印鑑說明
釋 文印 主印 主 簡 介
御書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封端王,在位建元六: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遜位後,尊為道君太上皇帝。工繪山水,人物,花鳥。又工書法,自創體格,號瘦金書。
(典禮紀察)司印明官印 
蒼巖子梁清標玉立氏印章、棠村審定、蕉林梁清標梁清標(1620-1691),河北正定人,字棠村,號玉立,別號蒼巖子、蕉林居士。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工書,精鑑賞,富收藏。順治初降清,授編修,累擢戶部尚書。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著有《棠村隨筆》等。
嘉慶御覽之寶清仁宗顒琰(1706-1820),清仁宗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鑑璽清宣統帝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石渠寶笈、養心殿鑑藏寶、乾隆御覽之寶等數枚。清高宗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題跋
釋 文作 者作 者 簡 介
雨郭煙村白水還。迷離紅葉間蒼山。
恍聞谷口清猿唳。艮嶽秋光想像間。
清高宗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高潤祥推薦

兜底兒網收藏資訊熱線:010-57612339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清石谿茂林秋樹卷
下一篇:五代梁趙喦八達春遊圖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