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蔡襄尺牘(陶生帖)
尺牘(陶生帖)
宋 蔡襄
紙本 冊 29.8x50.8 cm
北宋時出現的無心散卓筆,迅速成為書家的最愛,除了蔡襄推崇外,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皆有詩文讚嘆。這種筆的蓄墨量多,故使用時較流暢,富於輕重燥潤的變化,適宜當時盛行的行草書風。
作者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以直言敢諫聞名。書法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為「宋四家」。歐陽修稱「君謨書獨步當世」,東坡推崇「近時稱第一」。著有《端明集》、《居士集》、《茶錄》、《荔枝譜》。
釋文
襄示及新記。當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筆頗精。河南公作書。非散卓不可為。昔嘗惠兩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純遂物故。殊可痛懷。人之不可期也如此。僕子直須還。草草奉意疎略。正月十一日。襄頓首。家屬並安。楚掾。旦夕行。
特徵說明
宋代出現的新式毛筆-無心散卓筆,這種筆鋒長而圓健,並且較少散鋒、脫毫之缺點。含墨遠較漢、晉時的棗心筆為多,書寫時流暢自如。神宗熙寧後相當流行,書壇風氣為之一變。
這幾個字的結字及筆法都帶有章草筆意,在北宋書蹟中較為特別。
草法的熟練與吖P的流暢,確實如蔡襄自云:「得蘇才翁(舜元)屋漏法。」
印鑑說明
()長 不明
項篤壽印 項篤壽 項篤壽(1521-1586),嘉興檇李人,字子長。項元汴兄。性友愛。嘉靖四十一年進士,入翰林,官至兵部郎中。
儀周珍藏、朝鮮人、安岐之印、無恙 安岐 安岐(1683-約1745或1746),清天津人,一作朝鮮人,字儀周,號麓堂,又號松泉老人。代明珠在楊州為鹽商。博雅好古,收藏極富,尤精鑒賞。並好養士。有《墨緣匯觀》。
宣統御覽之寶 清宣統帝 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審定真跡 不明
蘧廬、鴛鴦(湖長)、子孫(永保) 項元汴 項元汴(1525-1590或1602),嘉興檇李人,字子京,號墨林,別號墨林子、墨林山人。明收藏家,築天籟閣,廣收書畫名蹟。
不明印數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宋蔡襄尺牘(澄心堂帖)
下一篇:宋黃庭堅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