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梅竹聚禽圖
梅竹聚禽圖
宋 宋人
絹本 設色畫 軸 258.4x108.4 cm
徽宗時期的畫院,以花鳥畫最為突出。根據記載,徽宗曾經圖寫御苑中各種珍禽異獸和奇花異石,集為〈宣和睿覽冊〉;同時,他也培養宮廷畫家,以供御畫,這些皆促成花鳥畫的蓬勃發展。此幅〈梅竹聚禽圖〉的構圖嚴謹,並且重視描繪物象的準確性,符合徽宗畫院注重觀察寫生、講究師承法度的標準,是一件能夠代表「宣和體」的佳作。
特徵說明
畫面中央,畫梅樹一株,枝幹彎曲而上,後方襯以翠竹棘條,有伯勞、綠鳩、鵪鶉等鳥禽棲身其間。整幅畫的構圖以S形屈曲的梅幹來切割畫面,並以成弧形交叉的竹棘增加動態感,佈局雖繁密,但不零亂。畫家成功將畫面物象和佈局理想化,創造出一種超乎時空,傳達永恆的完美意象。
畫中的鳥類,皆成雙棲息於枝幹上,姿態有正面、側身,各種不同的變化。畫家以雙鉤填彩的方式,生動的描繪鳥類的體積和羽色。每隻鳥蹲踞時,羽毛蓬鬆的質感,清晰地呈現出來,讓人有可以觸摸的感覺。如此刻劃入微、栩栩如生的宋人寫生,可以比美像照片一樣的鳥類圖誌!
主要的竹幹、荊棘用雙鉤填色、次用赭色作沒骨,此類畫法古老,可以追溯到黃居寀〈山鷓棘雀圖〉;而荒疏的坡岸,由起伏的粗筆和側鋒畫成,加上折葦的線條筆法遒勁,則是讓人想到崔白〈雙喜圖〉。據《宣和畫譜》記載,徽宗的老師吳元瑜,是崔白弟子,他的筆墨放逸,能夠革去院體過於華麗、甜俗之氣。因此,這位畫家採用崔白畫風,或許是受到徽宗的影響。
一對桑鳲棲息梅枝上,眼神交相呼應,在畫面凝結的一剎那,呈現寧靜安詳的氣氛;而梅枝或梅花的設色淡雅,呈現一種簡潔、雅緻的格調,此類畫風與宋徽宗的幾件作品,如〈蠟梅山禽〉、〈竹禽圖〉、〈五色鸚鵡圖〉都十分相近。據文獻記載,徽宗每作冊圖寫,畫院諸人皆爭相仿傚之,徽宗的品味在宮中流傳,〈梅竹聚禽圖〉就是最好的例子。
印鑑說明
欽賜臣權 不明
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御書房鑒藏寶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臣犖 宋犖 宋犖(1634-1713),商邱人,宋榷子,字牧仲,號漫堂,又號西陂。康熙間以蔭子入官,累官至吏部尚書,加太子少師。精鑒藏,善畫,著有《西陂類稿》、《緜津山人詩集》等書。
子孫永寶 不明
(典禮紀察)司印 明官印
天曆之寶、奎章閣寶 元文宗 圖帖睦爾(1304-1332),於泰定帝死後,由燕鐵木兒等迎立於大都,改元天曆。曾命翰林國史院與奎章閣學士纂修《經世大典》,雅好收藏書畫。尊信帝師,免僧寺田租。至順三年病卒。
嘉慶御覽之寶 清仁宗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鑒璽 清宣統帝 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緝熙殿寶 宋理宗 趙昀(1203-1264) ,初名與莒,太祖十世孫,在位三十九年,建元八: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