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欣赏 > 正文

五代南唐巨然層巖叢樹

2012-02-26 14:31:00   

 

層巖叢樹
五代南唐 巨然
絹本 水墨畫 軸 144.1x55.4 cm  

 

本幅傳為五代南唐畫僧巨然所作。975年,南唐後主李煜降宋,巨然隨之由鍾陵到開封,將江南山水風格帶入北宋宮廷。這幅畫雖然畫層疊的峰嶺,卻無意表現高聳雄峻之感,而呈現江南畫風一片煙嵐氣象的特色。

 


作者

巨然,五代南唐畫僧,江寧人。工畫山水,師承董源,擅畫煙嵐氣象,山川高曠之景,與董源並稱「董巨」,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南唐後主降宋,巨然隨至汴京,曾為學士院的壁面繪《煙嵐曉景》壁畫,當時稱為一絕。


特徵說明

三座山巒向上堆疊,山與樹的大小比例不似〈溪山行旅圖〉與〈早春圖〉懸殊,右側有小徑沿著山腳迤邐而去,顯得平易可親,呈現出平淡、天真的風情。

前景墨色清淡,山石若有似無,彷彿徽衷谝粚颖§F中。相傳巨然曾於學士院作煙嵐曉景壁畫,從這幅畫可以想像當時宮廷中壁畫的一種類型。

山頂的石塊稱為「殿^」,用以表現山石堅實的質地,米芾《畫史》說︰「巨然少年時多作殿^。」黃公望《寫山水訣》說︰「董源小山石,謂之殿^。」是江南畫派的特色之一。

山體上渾圓條暢的線條稱為「披麻皴」,最適於表現江南鬆軟的山石。飽含水分的筆觸,營造出光影通透、水氣氤氳的氣氛,正如米芾《畫史》所說︰「巨然明潤郁蔥,最有爽氣」。

《宣和畫譜》形容巨然的畫︰「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真若山間景趣也。」這幅畫中,由前景經過中景的叢林到遠處,細路小徑蜿蜒深入,造成可行可遊的幻覺。


印鑑說明
雒西王鐸  王鐸  王鐸(1592-1652),孟津人,字覺斯。明天啟二年進士,順治間官禮部尚書。博學好古,工書,善畫山水蘭竹梅石,有〈擬山園帖〉。諡文安。
宣和殿寶  宋徽宗  趙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封端王,在位建元六: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遜位後,尊為道君太上皇帝。工繪山水,人物,花鳥。又工書法,自創體格,號瘦金書。
(典禮紀察)司印  明官印  
嘉慶御覽之寶  清仁宗  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鑑璽、宣統御覽之寶  清宣統帝  溥儀(1906-1967),清末代帝,在位三年(1909-1911),年號宣統。
石渠繼鑑、石渠寶笈、養心殿鑑藏寶、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印文不明兩枚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省  疑為北宋官印  
不明一枚     


題跋
層巖生動。竟移葠泉日華諸峰於此。明日別滸墅。心猶遊其中。王鐸題為石上寓下心親契。癸未三月夜。同觀者吾諸弟與朱五溪。時雨新來未滂。吾占驗諸否否。崇禎皇帝十六年。  王鐸  王鐸(1592-1652),孟津人,字覺斯。
迥巖疊樹蔚層層。神與為遊韻與勝。何事香光生別議。出藍偏許仲圭能。庚寅仲春御題  清高宗  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僧巨然真蹟神品。觀此圖。始知吳仲圭師承有出藍之能。元四大家之自本自根。非易易也。其昌。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思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宋人人物
下一篇:五代南唐巨然蕭翼賺蘭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