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兜底动态 >

首届东夷文化论坛在济南召开

2013-08-24 10:46:03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首届东夷文化论坛在济南召开
       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兜底儿网签约书法家丁再献有关东夷文化研究和系统破译骨刻文的重大成果,得到政府及社会科研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
       据山东省旅游局信息:2013年8月16日,山东社科论坛——首届东夷文化论坛在济南颐正大厦召开。此次论坛是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山东社科院、省委党校、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和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承办。旨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社科界统领的社会团体学术研讨功能,展示学术前沿,推出优秀成果,促进学科交流,推动理论创新,进一步对东夷文化的研发与运用,为繁荣发展社会科学,在推动我省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作出更大贡献。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宗廉、王志民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讲话。30余位省内专家学者和40多位记者参加了论坛。
  “夷”字,在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丁再献同志系统破译的龙山文化时期骨刻文字中已有发现,在商代甲骨文中“夷”字经常出现,泛指居住在统治中心指外周边的部族。“夷”的名称,约产生于夏代,与“华”、“夏” 并称,目的是为了进行华夷、夏夷之辨。到了《礼记》曲礼下,“夷”才开始有“东方之人”之意。《王制》篇说:“东方曰夷”,东汉许慎《说文》说:“夷,东方之人也。”更加明确了这种说法。夏商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中游地区,“东夷”既然在这个统治中心之外的东边,那么东夷就只能是以今山东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了。骨刻文字的发现和破译,进一步证实了这些东夷文化记载的真实性。勿庸置疑,东夷人创造的骨刻文字成为华夏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东夷人创造了当年最先进的东夷文化,因此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但是,研究的人员甚少,了解者更少。而研究证明,东夷文化博大精深,开展东夷文化研究意义重大。
  对于文明历史源头的探寻时间则更久。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就曾到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们的故里做过实地考察。近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工作更是没有停止过。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中国文明历史的源头也越来越清晰:她就在母亲河黄河的入海口南侧,史前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大地。
  可以说,东夷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从后李文化和西河文化(距今8500~7500年)、北辛文化(距今7400~64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4500年,5000年前后与黄帝时代衔接)到龙山文化(距今4500~3700年,晚期与尧舜禹时代衔接),各文化时期的源流对接,环环相扣,珠联璧合,略无缺处。从涓涓细流,到波涛滚滚,浩浩汤汤,奔腾万里。如果说从东夷开始的文明好比长江源头的当曲,到齐鲁文化时期就变成了激流澎湃的金沙江,而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汇成滚滚东流的长江。东夷文化的这一从无间断的继承性是十分罕见的,是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在距今7000余年的北辛文化时期已经发现类似文字符号的陶文,在陕西临潼姜寨村也曾发现一批距今6000年的陶刻图像。但是这些文字与甲骨文还有相当距离,而产生于大汶口文化后期逐渐成熟于龙山文化时期的东夷骨刻文字却已经具备了“六书”的特征,证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主要造字方法首先产生于东夷。这些作为记事符号的早期文字与1000年以后的甲骨文有着相同的“基因”,其中大部分为甲骨文所传承,成为汉字的主要源头。因此说东夷文明的起点,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
  各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谋东夷文化的研究、开发和运用大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东夷文化研究中来,将我们的东夷文化研发和运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