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画谱 《张永权——甲午画马》出版发行
岁序更新,马年来临。每到临近春节都是兜底儿网签约画家张永权的生肖画最红火的时间,今年的生肖马画更是不同凡响,经广泛征求意见,画家不断的创新,使今年的生肖马画有了一个新的提升,让您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应广大书画爱好者的要求,兜底儿网画谱《张永权——甲午画马》和大家见面了。兜底儿网艺术总监高润祥为画谱撰写前言“只有走向大俗 才能达到大雅”。
只有走向大俗 才能达到大雅
高润祥
甲午马年,关于张永权的生肖马创作兜底儿网组织了五次研讨活动,与张永权达成一致的焦点问题有三个:首先是画什么样的马?韩干的马?昭陵六骏式的马?李公麟的马或徐悲鸿的马?时代变了,人的思想变了,马的用途变了,马与人的精神面貌也会变。其次是如何画甲午之年的生肖马?这是个技法问题,更是一个学术课题。第三个问题是作品针对的文化消费群体是谁?
为了解决好第一个问题,我们去了新疆、呼伦贝尔大草原和甘肃山丹军马场,在北京延庆和天津观看国际马球比赛。现在的马已经从当年的战场彻底解甲归田,归田之后又渐渐淡出农耕。人们认识马更多地是从欣赏和娱乐的角度进入。比如在公园,在赛马场,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看大群大群的马和牧马人。综合种种变化,张永权认为:马的性格没变,马的精神没变,马的形态要变!画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让时代的变化、人的变化和马的变化一致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用了一个字“俗”字!生肖是民俗,俗到千家万户,俗到每一个炎黄子孙,正因为这种全面普及的大俗,生肖文化达到了大雅。生肖画一定要画出民俗的味道来,只有画到大俗才能达到大雅。大家给张永权建议:不可用一个月创作一幅马的传统工笔来画生肖马,更不能用一挥而就的大写意技法来画生肖马。张永权认同这个意见,综合中国画的各种表现技法,同时汲取西方绘画在造型上的优势,突破藩篱,大胆尝试,咬定民俗大胆创作。关于为谁创作生肖马,消费群是谁的问题,张永权从一开始就很明确,面向大众,让人民群众喜欢,让中等收入人群消费。有一位呼和浩特的朋友属虎,2010年本命年选了一幅张永权创作的生肖虎挂在了家里,他说他的属相虎能够护佑他。第二年是兔年,他的爱人和女儿都属兔,他让在北京读书的爱女选了两幅生肖兔挂在他的生肖虎两边。春节有朋友来他们家里拜年,对他的这种布置给与高度评价。生肖虎和生肖兔组合,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结合在一起,寓意胆大心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不会有什么莫名其妙的是是非非。朋友的话提升了整个家庭的文化品位,让在座的高朋欣喜愉悦。从兔年开始,这位朋友把自己集团公司对外交流的礼品锁定在张永权的生肖画,不仅表达了他和公司的美好祝愿,还弘扬了民族文化。张永权每每说到这件事,就强调自己的创作一定让老百姓挂在墙上,给他们带来愉悦。他不提倡用投资的理念收藏他的生肖画。为此,在第一轮的生肖画推展中他不做任何个人宣传,也不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提高润格,对那些仿他的生肖画在市场上兜售的行为,他公开表示不去打假,只是提醒大家直接与兜底儿网联系,认清画面上加盖的“润祥鉴赏”等鉴赏专用章。
解读张永权的生肖画,我每年都写几段文字,请书法家子慧黄勇先生用小楷书于画面,希望能够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增加作品的厚度。2014年的生肖马,恰逢甲午,又是中日钓鱼岛之争非常热闹的时候,要抒发的情感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操守与马的秉性,面对张永权一张张生动撩人的作品,让自己的思绪像马一样自由飞奔,不管飞奔到哪里,让天性和良知共存。
把负重当平常,为主人竭尽全力乐此不疲;把奔腾当乐趣,对前进的方向充满希望,马不仅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榜样。人可以不像马一样默默奉献,但也不能永不满足,更不能不择手段。有了伯乐,千里马从此失去了快乐,因为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不常在。 少问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多问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像马一样,无论在田间还是在战场,总是一如既往,一如既往是一种品格。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很难成为马的朋友,因为马对人类不是索取而是给予。士兵和将军,牧人和农夫,画家和作家,工匠和大师都歌颂马,马做到尽善尽美了吗?马不知道,正因为不知道才会做得更好。马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马无鳞无角,没有进攻能力也没有防御的本领,然而马却得到无与伦比的赞颂,也许无争就是成功。马年到,张永权生肖马如期呈现给收藏家和评论家,收藏主要是实践而不是理论,理论只能告诉你有这么回事,实践才能让你知道是怎么回事。收藏的目的是快乐,快乐收藏提升人的品格,就像马无怨无悔做着自己热爱的一切,在荒漠还可以靠嗅觉辨别大气中微量的水汽,寻觅远处的水源和草地。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大批画马大师:唐朝韩干,宋代李公麟,清有郎世宁,现代徐悲鸿,张永权的生肖马取众家之长,突出民俗民风,揉进时代精神。马文化源远流长,考古学家在一万五千年前古人类活动的洞穴壁画中发现马的形象,昭陵六骏是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创造的浮雕艺术典范。画马注重马的性格,品画赏马要关注马的品德。
作者系 兜底儿网艺术总监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
空军报社原文艺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