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83 魏碑 北魏《元略墓志》

2015-04-21 17:03:1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北魏元略墓志考

 徐州刺史太保东平王元略墓志:全称:《魏故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徐州刺史太保东平王元君墓志铭》,北魏建义元年(五二八年)刻,志石为灰白色石质,方形,下半部稍有断裂残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志高六十五点二,广六十七点四厘米,三十四行,行三十三字,共一千零三十四字,一九一九年洛阳城北安驾沟村北出土。曾归固始许元,武进陶湘。

    本帖展示的,为民国十一年著名实业家、藏书家陶湘(号涉园)延请京津锤拓高手,对自己的藏石鸠工施墨精拓而得的拓片,拓工精致,字口清晰。钤印:涉园拓石

志主姓元,名略,字俊兴,河南洛阳都乡人。景穆皇帝之曾孙,中山献武王第四子。官至东平王领国子监祭酒。建义元年四月十三日卒,享年四十三岁,北魏建义元年岁次戊申七月丙辰朔十八日癸酉葬,谥曰文贞王。

    该墓志属于北魏皇家墓志,又称“元氏墓志”,因北魏孝文帝时改“拓跋氏”为“元氏”而得名。

此志书法笔致遒丽隽美,清逸流畅,历来倍受推重。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认为,“元略志”用笔与二王息息相通,结构似不同,实则由质而妍,亦自然趋势。墓志为楷书,却有行书和隶书之笔意。虽然感觉不到北魏书法特有的质朴风格,却有自由奔放的笔调。其起承转结的联贯流畅之笔法,在明快轻捷之中具有强劲之感。字形略向右上倾斜,转折及弯曲之处也都很有特点。以无棱角而较圆润的笔法,构成疏阔的空间。此外巧妙地利用毛笔的正反两侧,形成了线形的粗细及线质的微妙变化。如“枝”、“收”等字,撇为细线,捺用粗线的写法。具有与同时期作品不同的风格。(此段摘自“辽宁省博物馆藏碑志精粹”)
 
    著录:《循园古冢遗文跋尾》、《芒洛冢墓遗文四编》、《慕汲轩志石文録》、《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墓志征存目录》、《武进陶氏藏石録》、《古志新目》、《石刻名汇》、《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满洲金石志别录》
 
    【铭文】魏故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徐州刺史太保东平王元君墓志铭」君讳略,字俊兴,司州河南洛阳都乡照文里人也。大魏景穆皇帝之曾孙,南安惠王」之孙,司徒公中山献武王之第四子。源资气始,号因物初。高祖深镜品族,洞晓宗由,」穷万象之本,则大易氏。君高朗幼标,令问夙远。如璧之质,处琳琅以先奇;维国之桢,排」山川而独。游志儒林,宅心仁苑,礼穷训则,义周物轨,信等脱剑,惠深赠纻,器博公琰,」笔茂子云。汪汪焉量溢万顷,济济焉实怀多士。世宗宣武皇帝识重宗哲,特蒙钟爱,」以貂珰之授,非懿不居。释褐员外散骑常侍,复迁通直。历步龙渊,声最东省。又以君焕」才挺生,将雕龙枢内,寻转给事黄门侍郎加冠军将军。正光之初,元昆作蕃,投杼横集,」滥尘安忍,在原之应,事切当时,遂潜影去洛,避刃越江,卖买同价,宁此过也。伪主萧氏,」雅相器尚,等秩亲枝,齐赏密席。而庄写之念,虽荣愿本;渭阳之恋,偏楚心自。以孝昌元」年旋轴象魏。孝明皇帝以君往滥家难,归阙诚深,锡兹茅土,用隆节胤,封东」平王,食邑二千。云纲既收,迅翮复举。即授侍中左卫将军加车骑大将军,寻迁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领国子祭酒,俄陟尚书令。吐纳两圣之言,总裁百揆之职。三游非心,」四维是务。临财不愿苟得,有佷无求取胜。奉公廉洁,刻妻之流;处事机明,辩碑之类。虽」伊姜播誉于殷周,曹何流称于汉晋,古今同美,千代一时。但民悖四方,主弃万国,则」百莫储,唯虺斯应。母后握机,竞权宗氏,将使产禄之门,再闻此日。大将军荣远举义旗,」无契而会,效逾叔牙,中兴魏道。乃欲赏罚贤谀,用允群望,而和光未分,暴皓麾下,皎」月沉明,垂棘丧宝。廿井先竭,庄惠言征;鬼神依德,宫奇匪验。春秋卌有三,以大魏建」义元年岁次戊申四月丙辰朔十三日戊辰薨于洛阳之北邙。故黄鸟之篇,哀结行路;」殄瘁之文,慕萦遐迩。楚老于是长号,舂相于是嘿音,悲感飞走,惋动人神。宸居追叹,」赗侔博陆,诏赠太保徐州刺史,谥曰文贞王。窀穸于洛城之西陵。夫星周纪易,循环」莫息,泉灵绵代,或颓或徙,故树镌琢之文,永题不朽之石。其词粤:」维天挺气,维岳降灵,猗欤显哲,资和诞形。学由心晓,智以性成,辟强幼达,令思早名。一」彼一此,不独擅声。藉德蹈荣,缘懿履秩,神仪优婉,貂璋曜逸。螭藻枢中,陪扆皇室,惠」乃尽人,益不先损。忠矣清朗,晶焉冰日,令问令望,谁党谁比。
鹡鸰怀感,丧乱未申,岐肆」北海,君寓东泯。绩高双化,才富二邻,前徽洛渚,后曜江滨。越声兴叹,秦音独欸,首丘斯」遂,长轩此来。纳言归致,冢社诚开,八列光矣,十六盛哉。义旗创植,忠儇未析,同烬熏莠,」浑挫玉砾。梁木顿摧,宿草奄积,歌笑停音,琴觞罢席。世宇方尘,坟堂弥寂,永沦泉壤,长」焕金石。大魏建义元年岁次戊申七月丙辰朔十八日癸酉建。」妃范阳卢氏,字真心。父尚之,出身中书义郎皇子赵郡王咨议参军事司徒府右长史,」俄转左长史除持节都督济州诸军事左将军济州刺史,后除光禄大夫赠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安东将军青州刺史,谥曰。」世子,〔注〕字景式。」大女摩利,未嫡。次女足华,未嫡。次女定华,未嫡。
 
 
《元略墓志》,全称《魏故侍中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刺史太保东平王元君墓志铭》。志文正书,共34行,行30字。北魏建义元年(五二八年)刻,一九一九年在河南洛阳安驾沟出土。此志曾归固始许氏、武进陶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志石下部稍有断裂残损。

    此志书法笔致遒丽秀美,清逸流畅,历来倍受推重。此志书法笔致遒丽隽美,清逸流畅,历来倍受推重。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认为,“元略志”用笔与二王息息相通,结构似不同,实则由质而妍,亦自然趋势。
 
《元略墓志》的得名
 
    魏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按照体裁划分,魏碑包括碑刻、墓志铭、造像记、摩崖等等。而在难以计数的北魏墓志中,皇家墓志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北魏皇家墓志,又称“元氏墓志”,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改“拓跋氏”为“元氏”而得名。

    由于元氏家族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其死者的墓志在选石、书丹,镌刻等方面都与众不同。大体而言,其选石考究,书写恭谨,镌刻精到。正因为墓主身份的尊贵,因而在书法风格上主要表现为平正、温润、和谐、典雅、秀逸、美观,有一种皇家风范。

此碑刻于北魏建义元年(五二八年),彼时,中国书法篆、隶、行、草、楷都已形成。但是,这个时期的书体却呈现出了很多不同的面貌。

    当前,除了晋人墨迹传本、敦煌藏本、唐人临摹晋人墨迹以及宋朝《淳化阁帖》、《大观帖》等帖本,从中可以窥见这个历史时期书法的面貌外,另外一个最大的依托便是北碑。

    启功先生把这个时期中出现的掺杂有隶、楷甚或行草书的部分碑板作品称作“变态”现象。也就是说,在中国书法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常现象。然而,在晚清碑学盛行之际,另一种新的书法美学冲击中国书法。类似的碑版作品受到重新认知。而几乎与此同时,帖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中单独列出“卑唐”一节。唐,也就是完好地整合了这部分作品中的书法楷则。宁可弃唐所有,不如得一碑版,这就是“碑学”革命中国书法的手法。

    此后,中国书法走向碑帖结合。即今,这碑帖结合也走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

    在这段从碑学到碑帖结合的历史中,数目浩繁的北魏墓志受到巨大重视。《元略墓志》便是其一。

    在以方笔为主的北碑中,也出现了一些奇品。如,《元略墓志》、《崔敬邕墓志》等以及郑道昭贵能以圆运方,实属北碑中难得的珍品。

    魏晋时人有“南王北郑”之说。“王”也就是王羲之。王羲之对中国书法的影响自不必说。北碑中,郑道昭以及诸多碑版的影响,也只有在1000多年才出现。

   《元略墓志》出土于1919年,彼时正值“碑帖结合”的旺盛时期。《元略墓志》的出土以及其它南碑、北碑的出现,在王羲之和郑道昭之间,无疑增添了新的气息。

    魏晋时期中国书法的博大与精微也于此碑中可得管窥。《元略墓志》则应算得上是北碑中的佼佼者。由于现在所见王羲之多为唐人摹本,另外一个走近魏晋书法的“桥梁”也便只有魏碑了。然而,碑体与书体的差别,最开始便不是以“一家人”而存在的。这也由此造成明朝董其昌“书分南北”的提出。而当南北、碑帖走向融化之路并演绎至今时,其实,在阅读《元略墓志》的时候,便发现,其实早在《元略墓志》的时期,这种结合就已经存在。如吴玉如先生所言,《元略墓志》“用笔与二王息息相通”,当是至深的感受。南与北、碑与帖息息相通,这也是《元略墓志》这类碑所展现出的时代精神所在。时代之下,息息相通,概莫能外!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