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135 汉代 《开通褒斜道刻石》

2015-06-30 11:13:11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纵:24cm,横:31cm。
此为明拓本,五十一开,"钜鹿"、"冶"三字未损。
 
《开通褒斜道刻石》全称《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俗称《大开通》,摩崖隶书。东汉永平六年(六三)刻。 隶书十六行,行五字至十一字不等。原在陕西汉中市褒城(今勉县)北石门溪谷道中北古石门以南崖壁上,现存陕西汉中博馆物。为现藏东汉摩崖刻石中之最早者。
 
该摩崖因年久为苔藓所封,故人莫知之。至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三月甲子,南郑令临淄晏袤在石门西南险侧断崖中发现此刻,并刻长篇题记于其旁,得录其文150字。但此后六百余年又满被苔藓,无人间津。到清乾隆间,陕西巡抚、金石家毕沅撰《关中金石志》,复搜访而得之,遂有拓本传世。此刻在晏袤以前的欧、赵、洪三家著录中均未及之,至南宋娄机《汉隶字源》始见著录。字与《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并为汉著名摩崖,而且年代最早。此后备受历代文人推崇。

此刻俗称《大开通》,文记述汉中太守鄐君开通褒斜道“为道二百五十八里”的事迹。东汉永平六年(63)汉中太守钜鹿鄐 君奉诏受广汉蜀郡巴郡刑徒2690人修建栈道,历时三年开通。

《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与《石门颂》、《陠阁颂》、《西狭颂》并为汉代著名摩崖刻石,由于书法刻于摩崖之上,此类作品皆气势很大,开张纵横,古朴自然,其中又以《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为高古,笔画几乎没有波磔,字近方正,极为拙朴。呈外紧内松,气势饱满,结体奇崛。更显其古朴自然,隶书字体,有篆势,浑朴苍劲不可及。弛聘八极之大巧若拙的格调,足以让我们为之倾倒折服。
 
   清翁方纲评:“至其字画古劲,因石之势纵横长斜,纯以天机行之,此实未加波法之汉隶也。”方朔则谓“玩其体势,意在以篆为隶,亦由篆变隶之日,浑朴苍劲”(《两汉金石记》)。刘熙载《艺概》云:"《开通褒斜道刻石》,隶之古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隶中之篆也", 

清杨守敬《评碑记》云:“余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摩拟,此之谓神品……清伊秉绶得力于此。”
 
   稚拙自然是《开通褒斜道刻石》第一好处。纵观书法中诸体,比较而言,隶书胜人处在于其拙而不在于其巧。隶书作品如能以巧思作拙意,便为上品,此刻石书法的线条,自然融化凸凸凹凹的山石纹理之中,无大粗大细的变化,波磔之笔不作刻意的夸张,正其所谓“天然古秀若石纹然”。我们可以想象,若当时的工匠着力嵌凿,使此石文字笔划大加宽厚,我们今天所见之拓本,必然是书法凸显于石纹,那么,整个刻石书法的味道肯定就会大异其趣。正是古人那种不计工拙的平正心态,同大自然一起,共同孕育了这块不朽的刻石。

 结体茂密、气韵郁勃是它的又一大特点。相承于西汉刻石隶书,《开通褒斜道刻石》字形结体继续呈方正之状,笔划外拓,中心宽博。虽然长横笔及撇、捺笔已具波磔之形,但其折笔仍以同于篆书的转笔居多,故此,整体看上去,它的感觉依然是靠近于古隶的。不仅如此,此刻石布字,行距字距几同于没有——有时左右或上下结构之字的两部分间的距离都会大于字距行距,加之单字的本身面积就较大,所以整幅书法的行气十分充盈,真气弥漫,使人觉得其左突右鼓,缭绕不绝,令人精神昂扬而振奋。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