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256 东晋 《好大王碑》

2015-12-01 14:11:4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好大王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称《广开大王陵碑》。碑高 6.39米,是由一块巨大天然的角砾凝灰岩石柱略加修琢后刻成。由于刻碑石质疏松,虽是方形却不甚规则,四面宽窄不等:东南向第一面宽 1.34米至1.61米,西南向第二面宽1米至 1.44米,西北向第三面宽1,93米至2米,东北向第四面宽1米至1.45米。四面环刻碑文。碑面凿有界格,界格约12.5厘米互14匣米间,字一般横长10厘米,高9厘米。第一面碑文11行,第二面10行,第三面14行,第四面9行,行皆41字,除去空格,共计1775字。。该碑在吉林省集安县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石碑之一。 

 此碑为东晋时期高句丽第19代王谈德(374—413)的记功碑。是高句丽王朝的第20代王长寿王为铭记其父永乐太王的功绩而立。碑文记叙了永乐大王当政寸讨稗丽、攻百济、救新罗,伐夫余、败倭寇的赫赫战功和有关高句丽起源及建国的神话传说,同时对守墓烟户也做了规定,它是研究汉魏之际高句丽政权形成和发展的仅存资料,是我国碑刻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太王碑犹如一个硕大的惊叹号,在提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该碑立于好太王陵寝东侧。因永乐大王死后谥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故又称其为《好大王碑》。

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 414 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由一块巨大的天然角砾凝灰岩石柱略加修琢而成,这种石料多见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龙一带的鸭绿江边。《好大王碑》自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瞩目,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国都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书法界也对其艺术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由于该碑形体巨大,发现又较晚,故拓本流传较少,影印出版也不多见,现在能见到的全文的影印本有吉林文史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及四川美术出版社的版本:其中吉林文史版选本最好,但却由于原拓风蚀痕迹严重而极难辩识,不便临习,故本文所选字例多出自四川美术出版社的影印本。

 碑文为汉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为方严厚重的隶书 , 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此碑书法似隶似楷,有秦诏版遗意。方整纯厚,气静神凝,遒古朴茂,属笔势宽绰高美一宗。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 , 与东汉诸碑刻隶书相比,别具风格,故此碑名冠古今。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

《好大王碑》的艺术特色
  《好大王碑》的书法雄强厚重、朴茂沉稳,结构恢弘,平实、稳正,布局严整、古朴、肃穆,用笔简散,无波磔顿挫,如锥画沙,在书法史上以其鲜明的个性独树一帜,是书法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好大王碑》的艺术特点大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一)圆浑涩劲、雄厚奔放的用笔
  读《好大王碑》,首先感觉到的,也是印象最深的,是其恢弘的气势:虽然其点画疏散恣肆,但却圆浑凝重,涩劲异常。在《好大王碑》中,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立体感极强,虽没作过多变化,但节奏感依然强烈,造成极强的视觉效果。《好大王碑》用笔简单、便捷,有些地方甚至略显草率,但其笔画所表现出的却是在完备法度下的天真烂漫的效果。其入笔或逆锋或折锋,力求浑圆涩劲,完好地保留了石刻篆书的传统笔法,使其线条圆浑劲涩而富有韧性,天真烂漫而蕴藉含蓄,笔势虽无顿挫、无波磔,却也能收放自如,笔随意行,《好大王碑》的用笔波磔不显,也无典型的“蚕头燕尼”,但就在这种看似简单的线条中,却蕴藏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来自荒野的飘逸,这种古拙、浑圆、真率的线条,既表现出了书写者笔势的酣畅,又使线条出其不意地充满灵动和古雅,既疏散有致,又玉润珠圆。

  (二)疏简开张、跌宕奇逸的结字《好大王碑》独特的用笔造就了风格独特的线条,而由这种线条来构成的单字,一个个似野鹤闲鸥,仪态自具,将书写者胸中蕴含的波澜自然而然地释放了出来,《好大王碑》的结字立足于平正,虽取势开张,却不作纵横驰骋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力求整伤而不伤于呆滞。它结字体势多取横势,具有明显的分背之势,虽然其中也有个别字取纵势,但放之通篇中却也不显突兀,而是成为调节其行气的妙招。《好大王碑》这种以隶为体、篆籀为用、平正而不呆滞、奇宕而不珏怪,雅而不媚,浑和而不俗浊的结字方式,在汉以后的隶书刻石中极难得一见,即使将其放之于汉隶中,其艺术品格当也不在“三颂”之下。
  (三)雍容古雅、天真烂漫的章法《好大王碑》整体章法气势恢弘,雍容古雅,既得力于疏简开张、跌宕奇逸的结字方式,也得力于自身独有的雄伟宏大的体积和粗砾斑驳的石质:在如此巨大的石碑上刻写硕大的文字,结构简单也好,复杂也好,体势飞动也好,平正也好,其本身都能构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而《好大王碑》更为准得的是在如此雄浑博大的块面中,仍能立足千古雅,既雍容大度、烂漫天真,又不失情巧雅致:以疏密不齐的布局稳妥地处理好硕大与雅逸的关系,也使其自身章法带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碑文:

  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馀,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命驾巡幸南下,路由夫馀奄利大水。王临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邹牟王。为我连葭浮龟。”应声即为连葭浮龟。然後造渡,於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不乐世位,因遣黄龙来下迎王。王於忽本东冈,履龙页升天。顾命世子儒留王,以道兴治,大朱留王绍承基业。沓至十七世孙,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二九登祚,号为永乐太王。恩泽洽于皇天,威武振被四海。扫除不□,庶宁其业。国富民殷,五谷豊熟。昊天不吊,卅有九,晏驾弃国。以甲寅年九月廿九日乙酉迁就山陵。於是立碑,铭记勋绩,以示後世焉。其辞曰:
  永乐五年,岁在乙未,王以碑丽不息□人,躬率往讨。过富山负山,至盐水上,破其三部洛六七百营,牛马群羊,不可称数。於是旋驾,因过襄平道,东来候城,力城,北豊,五备海,游观土境,田猎而还。百残新罗,旧是属民。由来朝贡。而倭以辛卯年来渡,每破百残,□□新罗,以为臣民。
  以六年丙申,王躬率水军,讨伐残国。军至□道□,攻取寍八城、臼模卢城、各模卢城、干弖利城、□□城、阁弥城、牟卢城、弥沙城、古舍茑城、阿旦城、古利城、□利城、杂珍城、奥利城、勾牟城、古模耶罗城、页□□□□城、分而耶罗城、场城、於利城、农卖城、豆奴城、沸□□利城、弥邹城、也利城、大山韩城、扫加城、敦拔城、□□□城、娄卖城、散那城、那旦城、细城、牟娄城、于娄城、苏灰城、燕娄城、析支利城、巖门至城、林城、□□□□□□□利城、就邹城、□拔城、古牟娄城、闰奴城、贯奴城、丰穰城、曾拔城、宗古卢城、仇天城、□□□□□其国城。残不服义,敢出百战。王威赫怒,渡阿利水,遣刺迫城。残□归穴,就便围城。而残主困逼,献出男女生口一千人,细布千匹。归王自誓,从今以後,永为奴客。太王恩赦先迷之愆,录其後顺之诚。於是得五十八城,村七百。将残主弟并大臣十人,旋师还都。
  八年戊戌,教遣偏师,观帛慎土谷。因便抄得莫新罗城,加太罗谷男女三百馀人。自此以来,朝贡论事。
  九年己亥,百残违誓,与倭和通。王巡下平穰。而新罗遣使白王云:倭人满其国境,溃破城池,以奴客为民。归王请命。太王恩慈,称其忠诚。特遣使还,告以密计。
  十年庚子,教遣步骑五万,往救新罗。从男居城至新罗城,倭满其中。官军方至,倭贼退。自倭背急追至任那加罗从拔城,城卽归服。安罗人戍兵,拔新罗城。盐城倭满。倭溃,城内十九,尽拒随倭。安罗人戍兵,满罗城。□□其为倭□□□□□言□□□□□□□□□□□□□□□□□□□□□□辞□□□□□□□□□□□□□溃□□罗城,安罗人戍兵。昔新罗寐锦;未有身来朝贡。□国冈上广开土境好太王,□□□□寐锦,□家仆句,□□□□朝贡。
  十四年甲辰,而倭不轨,侵入带方界。□□□□□石城□连船□□□,王躬率□□,从平穰□□□锋相遇,王幢要截汤刺,倭寇溃败,斩煞无数。
  十七年丁未,教遣步骑五万,□□□□□□□□。王师□□合战,斩杀汤尽。所获铠钾一万馀领,军资器械,不可称数。还破沙沟城、娄城、还住城、□□□□□□那□城。
  廿年庚戌,东夫馀旧是邹牟王属民,中叛不贡。王躬率往讨。军到馀城,而馀城国骇服。□□□□□那□□。王恩普覆,於是旋还。又其慕化,随官来者,味仇娄鸭卢、卑斯麻鸭卢、揣社娄鸭卢、肃斯舍鸭卢、□□□鸭卢。凡所攻破,城六十四,村一千四百。
  守墓人烟户:卖句余民,国烟二、看烟三。东海贾,国烟三、看烟五。敦城民,四家尽为看烟。于城一家为看烟。碑利城二家为国烟。平穰城民,国烟一、看烟十。呰连二家为看烟。俳娄人,国烟一、看烟卌三。溪谷二家为看烟。梁城二家为看烟。安夫连廿二家为看烟。改谷三家为看烟。新城三家为看烟。南苏城一家为国烟。新来韩秽,沙水城,国烟一、看烟一。牟娄城二家为看烟。豆比鸭岑韩五家为看烟。句牟客头二家为看烟。求底韩一家为看烟。舍茑城韩秽,国烟三、看烟廿一。古模耶罗城一家为看烟。炅古城,国烟一、看烟三。客贤韩一家为看烟。阿旦城、杂珍城,合十家为看烟。巴奴城韩九家为看烟。臼模卢城四家为看烟。各模卢城二家为看烟。牟水城三家为看烟。干弓利城,国烟一、看烟三。弥邹城,国烟一、看烟七。也利城三家为看烟。豆奴城,国烟一、看烟二。奥利城,国烟二、看烟八。须邹城,国烟二、看烟五。百残南居韩,国烟一、看烟五。大山韩城六家为看烟。农卖城,国姻一、看烟一。闰奴城,国烟二、看烟廿二。古牟娄城,国烟二、看烟八。琢城,国烟一、看烟八。味城六家为看烟。就咨城五家为看烟。丰穰城廿四家为看烟。散那城一家为国烟。那旦城一家为看烟。句牟城一家为看烟。於利城八家为看烟。比利城三家为看烟。细城三家为看烟。
  国冈上广开土境好太王,存时教言:祖王先王,但教取远近旧民守墓洒扫。吾虑旧民转当嬴劣。若吾万年之後,安守墓者,但取吾躬巡所略来韩秽,令备洒扫。言教如此。是以如教令,取韩秽二百廿家。虑其不知法则,复取旧民一百十家。合新旧守墓户,国烟卅、看烟三百,都合三百卅家。自上祖先王以来,墓上不安石碑,致使守墓人烟户差错。唯国冈上广开土境好太王,尽为祖先王墓上立碑,铭其烟户,不令差错。又制守墓人,自今以後,不得更相转卖。虽有富足之者,亦不得擅买。其有违令,卖者刑之,买人制令守墓之。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