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润祥拜会南通收藏家协会会长王道
2015年6月5日下午,兜底儿网艺术总监高润祥应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南通分会会长王道先生邀请,来到位于南通市工农南路116号的收藏家协会办公楼。这里是一座闹中取静的独家院落,现代美术馆和协会办公楼连体呈L型。在王道会长陪同下,高润祥总监参观了美术馆书画作品。高润祥一眼就看到有不少他认识的书画家的作品,王会长介绍说,这些都是他和朋友的藏品。
下午三时许,王道会长陪同高润祥总监来到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博物苑分南馆、中馆、北馆、东馆和新馆。
南馆:建于1906年。初名“动矿物陈列室楼”,后称“博物馆”,是博物苑主要的陈列室,当年陈列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楼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下陈列动、植、矿物标本。在二楼半圆型的月台上,悬挂着张謇手书的一副著名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道出了张謇创办博物苑的宗旨,就是辅助学校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南馆朝北大门两旁各有一座亭子,陈列古玄妙观的三清塑像。
中馆:建于1906年。始称测候所,用以测报天气,是中国最早的气象观测机构所在地。1914年,测候所迁至农校,中馆改建后,作为金石碑帖陈列室。张謇先生亲笔题写了中馆匾额。
北馆:建于1911年。北馆当初本是作为金石书画陈列,张謇为北馆作铭辞为:“将究四类,其广海会。金概所藏,州厅县界。力所弗堪,举例犹派。事固无小,道奚病隘。”北馆建设中,为了陈列当时从吕四海滨出土的长达十多米的鲸骨架,张謇将其改建,楼下陈列除鲸骨架外,还陈列了苑中所藏许多其它动物的骨骼标本和化石,楼上用特制的格屏,陈列通、如、泰、海名家书画,东西两间可以展阅一幅清代南通画家钱恕所作长达10米以上的山水长卷。
东馆:建于1914年,又称苑事室,是当年博物苑的办公室和接待室。南面原有东西向的苑门,向东有长堤通往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现长堤北移并改建五孔怡桥。
新展馆:新展馆建于2005年,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领衔规划和设计,展陈面积6,330 m2。新馆位于博物苑南侧,沿博物苑原址形成二条轴线铺开,将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在一起。
另外,这里还有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为保存乡邦文献、传承前代文脉,范氏诗文世家的当代传人,也即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范曾先生捐资在其家乡南通博物苑建设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该馆经过两年多紧张的筹备,于2008年4月16日在南通博物苑正式开馆。 参观完博物苑,在王道会长的陪同下,高润祥总监出席了南通梅庵琴社和南通博物苑主办的《国秀琴会》。这是一个古琴与香道合作展现的高品位表演。古琴大师徐毅与香道文化学者朱海燕为观众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