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428 东魏《定州刺史高归彦造白玉释迦像记》
造像座为白玉石造,上部释迦像已佚,造像记刻在佛座四周。计二十七行,行七字,中有二行六字,末行三字。1921年在河北定县料敌塔前(众春圆)出土。出土时字迹十分完好。刻工极精。
现存河北定县。高归彦官至太傅、太宰,是一位位显权重的人物,后因谋反被杀。此造像当为其在世时所作。书家亦应为当时高手。南北朝以前碑刻,多有所谓“金石味”,北朝碑刻更多以方严、粗犷著称,此造像刻石可算一个特例。它结字宽博、严谨,笔面极为圆润秀美。再加刻工十分精细,原书丹时用笔用墨的效果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来。有人曾将其誉为“魏代石刻之冠”,对这种看法虽然不敢苟同,但“馨逸绮丽”、妩媚娇艳到这种程度,在北碑中确是少见的。有人认为是“赵孟頫所自出”。赵氏是否见过此碑,不好妄言,但从字迹上看,在某些神采方面确有一定相通之处。故宫博物院藏有《高归彦造像记》初拓本。此记书法娟静和美,俊秀温雅。与北朝造像记中方笔锐锋,棱角森挺的书风不同,也与一些粗头乱服、率稚拙的造像记的字迹迥异,在北朝书法作品中实属罕见。
此尊石像,虽光背顶部有些欠损,然整体五尊造像的构成,仍是清晰可辨。尤以石像下面台座上的造像铭记,不仅明示出石像的造立年代,而且还付予有关的成立经纬,故实是一尊极富探讨价值的稀有作例。
此尊东魏武定元年(543)铭的石造释迦像,有关的传承与流转,因笔者寡闻而不知;然依诸前学的论着知,自1913年时,为Victor Goloubew氏收藏之后,曾二度易手,即波士顿的J.L.Gardner女士、及Isabella Stewart Gardner美术馆收藏。
关于此石像,虽已为诸前辈先学作过种种的研究与论证,然不明之处不少。例如,此石像的正、侧、背面所造作的造像图像内容,皆未付以经义性的论证,特别是,此石像台座上的造像铭记,与各尊像的构成,也未付以图像学上的解释。
高归彦(?-562年),字仁英,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神武帝高欢族弟。
高归彦在东魏时期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安喜县男。北齐建立后,拜领军大将军,封平秦王,曾受遗诏辅政。他先后拥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官至太傅,因威权过重,引起武成帝忌惮。
河清元年(562年),高归彦被外放为太宰兼冀州刺史。他心中不安,便在冀州谋反,不久被段韶平定,锁送邺城,斩首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