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432 南朝 《爨龙颜碑》
碑通高3.38米,上宽1.35米,下宽1.46米,厚0.25米。碑额上部浮雕青龙、白虎、朱雀。下部正中有穿,左右刻日、月;日中有爨乌, 月中有蟾蜍。中间刻"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碑阳正文24行,行45字,共 927字;爨道庆撰文。碑阴刻职官题名 3列,上列15行,中列17行,下列16行。碑阳左边刻清阮元、邱均恩、杨爨三跋及"道光七年知州张浩建亭"字 1行。碑文书体属楷书,但保留有隶书风格,笔力遒劲,向为金石学家和书法家所推崇。
碑文追溯了爨换家族的历史,记述了爨龙颜的事迹。为后人研究爨换家族及晋南北朝时代的云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碑文说:爨氏的祖先,最早为颛顼,战国为郢楚,汉代为班固,至汉末"采邑于爨",以为姓。 虽其先祖先是否为颛顼、郢楚、班固,难以考查,但爨氏是中原流播南人的汉人则较为明显。
中国南朝宋墓碑。因比爨宝子碑高大,俗称大爨碑。在云南省陆良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贞元堡(又称薛官堡)。碑立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 (458)。墓主人爨龙颜不见史籍记载,历任建宁、晋宁二郡太守及宁州刺史。碑文详细记载了爨氏的历史和墓主人祖孙三代的仕历,还记载了元嘉九年 (432)益州赵广起义波及宁州地区,爨龙颜曾参与镇压活动的史实。爨氏为东汉末至唐初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是当时滇东和滇池地区的世袭统治者。此碑对于研究爨氏历史及其政权的组织机构、礼乐制度和民族关系等具有重要价值。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碑元李京 《云南志略》中已著录。 清道光七年(1827),金石学家、云贵总督阮元在贞元堡荒丘之上发现此碑,即令知州张浩建亭保护。1962年国家拨款修缮碑亭,并加固碑座。1986年将此碑移入邻近新修复的大殿内。该碑目前已风化严重,文字剥蚀较多。
在云南边陲,还有一位爨族首领因为一块墓碑而名垂千古,他就被封为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剌史、邛都县侯的爨龙颜。他死了以后,立了一块墓碑,就是这通《爨龙颜碑》,因为地处边陲,流传不广,鲜为人知。此碑在明代已有著录,清道光年间,金石学家、收藏家阮元任云贵总督时访得,于是大显于世。此碑笔画浑劲,结体跌宕恣肆,变化极为丰富,含韵于朴,寓巧于拙。在众多碑刻中不失自己的独特面貌。康有为对此碑推崇备至, 《广艺舟双楫》中列神品三种,此为三种之首。谓为“雄强茂美之宗”。并形容为“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又说“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也有人将此碑视为“南碑之冠”。总之,清代碑学风行以后,此碑和《爨宝子碑》—起,受到书学界的普遍重视。
爨龙颜碑释文:
宋故龍驤將軍護鎭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
君諱龍顏,字仕德,建寧同樂县人。其先世则少昊顓頊之玄冑,才子祝融之渺胤也。清源流而不滯,深根固而不傾。夏(一行 )
后之盛,敷陳五敎,勳隆九土,純化[洽於千]古,仁功播於万祀,故乃燿輝西岳。覇王郢楚,子文詺徳於春秋,斑朗紹縱於(二行)
季葉。陽九運否,蟬蜕河東,逍遙中原。斑彪删定『漢記』,斑固述脩『道訓』,爰曁漢末,菜邑於爨,因氏族焉。姻婭媾於公族,振(三行)
纓蕃乎王室。廼祖肅,魏尚書僕射、河南尹,位均九例,舒翮中朝,遷運庸蜀,流薄南入,樹安九世,千柯繁茂,万葉雲興;鄉(四行)
望標於四姓,邈冠顯於上京。瑛豪繼軆,於茲而美。祖晉寧、建寧二郡太守、龍驤將軍、寧州刺史。考龍驤輔國將軍、八郡(五行)
監軍、晉寧、建寧二郡太守,追諡寧州刺史、邛都縣侯。金紫累跡,朱黻充庭。君承尚書之玄孫,監軍之令子也。容貌瑋於(六行)
時倫,貞操超於門友,溫良冲挹,在家必聞。本州礼命主簿不就,三辟別駕從事,史正式當朝,靖拱端右,仁篤顯於朝野,(七行) ;
清名扇於遐迩。舉義熙十年秀才,除郞中,相因西鎭,遷南蠻府行叅軍,除試守建寧太守。剖苻本邦,衣錦晝遊,民歌其(八行)
德,士詠其風,於是貫伍鄉朝,本州司馬長史。而君素懷慷慨,志存遠御,万国歸闕,除散騎侍郞,進無烋容,退無慍色,忠(九行)
誠簡於帝心,芳風宣於天邑。除龍驤將軍、試守晋寧太守,軺車越斧,金章紫綬,棨戟幢,襲封邛都縣侯。歲在壬申,百(十行)
六遘舋,州土擾亂,東西二境,凶竪狼暴,緬戎寇場;君收合精銳五千之衆,身伉矢石,撲碎千計,肅清邊嵎。君南中磐石,(十一行)
人情歸望,遷本号龍驤將軍、護鎭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君姿瑛雄之高略,敦純懿之弘度,獨步南境,卓尔不羣(十二行)
雖子產之在鄭,篾以加焉。是以蘭聲旣暢,福隆俊嗣者矣,自非愷悌君子,孰能若斯也哉!昊天不吊,寢疾弥篤,亨年六(十三行)
十一,歲在丙戌十二月上旬薨。黎庶痛悼,宋夷傷懷,天朝遠感,追贈中牢之饋也。故吏建寧趙次之、巴郡杜長子等仰(十四行)
哀仁德,永慕玄澤,刋石樹碑,褒尚烋烈。其頌曰:(十五行)
巍巍靈山,峻高迢遰;或躍在渆,龍飛紫闥。邈邈君侯,天姿瑛哲,縉紳踵門,揚名四外。束帛戔戔,禮聘交會;優遊南境,恩(十六行)
沾雲裔。撫伺方岳,勝殘去煞;悠哉明后,德重道融。綢繆七經,騫騫匪躬,鳳翔京邑,曾滕比蹤。如何不吊?遇此繁霜,良木(十七行)
摧枯,光暉潛藏,在三感慕,孝友哀傷,銘迩玄石,千載垂功。(十八行)
祖已薨背,孝志存銘記,良願不遂,奄然早終。嗣孫碩子等友乎哀感,仰尋靈訓,永慕高蹤。控勒在三,仲秋七月,登山菜(十九行)
石,樹立玄碑,表殊勳於當世,流芳風於千代,故記之。(二十行)
寧州長子驎弘早終,次弟驎紹、次弟驎暄、次弟驎崇等,建樹此碑。(廿一行)
太明二年歲在戊戌,九月上旬壬子蒲,嗣孫碩端、碩□、碩繗、碩萬、碩思、碩[閭]、碩羅、碩闥、碩俗等立。(廿二行)
匠碑,府主簿益州杜萇子;(廿三行)
文,建寧爨道慶作。(廿四行)
碑陰
府長史建寧爨道文
司馬建寧爨德冺
錄事叅軍武昌郡劉覲 功曹叅軍建寧孟慶倫 倉曹叅軍建寧爨碩登 戶曹叅軍建寧周賢 中兵叅軍鴈門郡王令文 以上上列前段府功曹建寧爨毅 主簿建寧趙道才
以上上列中段
別駕建寧爨敬祖 治中晉寧趙世伐 主簿建寧爨德融 主簿建寧孟叔明 西曹益寧楊琼子 西曹晋寧路雄
以上上列後段
鎭蠻長史建寧爨世明 司馬建寧爨順靖 錄事叅軍建寧毛瑋子 功曹叅軍朱提李融之 倉曹叅軍牂柯謝國子 戶曹叅軍南廣楊道育 中兵叅軍建寧爨孫記
以上中列前段
蠻府功曹建寧李延祖 主簿建寧孟令孫 主簿建寧孟順德
以上中列中段
門下建寧爨連迫 錄事弋陽郡舒征 西曹建寧周令活 戶曹建寧陳世敬 省事安上輿稚圭 書佐建寧孟羅 幹張孫明
以上中列後段
錄事孟林 西曹劉道善 戶曹尹仲常記室張叔熬 朝直張世保 麾下都督王道盈 □□彥頭 □□□文 □□康
以上下列前段
門下張寻 錄事萬敬 西曹尹開 戶曹來叔子 省事李道學 書佐單仲 幹盛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