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444 隋朝 龙山公墓志
2016-10-18 21:21:45
龙山公墓志,隋开皇二十年(600)十二月四日。清咸丰九年(1859)为四川奉节县令张尚裕修筑炮台时发现。石为圆首方趺碑形,文十三行,行二十至三十字,正书。有罗升培、张尚裕等刻跋。此系汪大燮藏卷轴,为浓淡拼合初拓本,有张尚裕印及潘畅孙题识、汪大燮题跋,拓片长97厘米,宽48厘米。
综观长江流域,隋朝著名石碑首推四川奉节白帝城碑廊里的《龙山公墓志铭》了。此碑刻于于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其内容是记录龙山公的生平事迹,石碑的上半部出土于清代咸丰3年(1853年),州知府罗升培得于城隅,并撰跋题刻于〈龙山公墓志〉碑上记载得碑的经过。石碑的左下部分出土于咸丰9年12月,此碑完整。碑文刻有“龙山公讳质,字弘置“,姓氏是什么,不得而知,据清代书法家吴羹梅研究,确定龙山公为臧熹的儿子臧质。吴氏将研究的结论,撰跋刻于石碑的右边。以后各家题跋甚多,还有咸丰年间的张尚裕、同治年间的吕辉、白恩、张方泳观碑后有感而题材刻的款识,以后还有曹奎林、陈沛铎的题跋,确为“惹人喜爱的石刻”。碑文为楷书,计十三行,行20字或30字不等。隋代的书法出现了综合南北风格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