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分享 > 正文

莫高窟壁画中古代孝道触动网友母亲节共鸣

2016-05-20 20:20:29   
  5月8日,是“母亲节”。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敦煌研究院当日披露一批莫高窟壁画中涉及感恩母亲节的生动故事,再现了中国古代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儿女的辛劳情景。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壁画故事内容涉及“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死勿忘奉父母,躬亲至爱永如絮”,“若得好食奉于母,若得恶食自食之”等,通过父母恩重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和睒子本生故事,呈现一幅幅引人感恩的生动画面。

 

父母恩重经变  莫高窟第170窟-晚唐

       敦煌壁画中的报恩经见于盛唐晚期,一直流行到宋代,一共39铺,另外,英藏敦煌绘画品中有2件巨幅报恩经变(S.P.1、S.P.12)。 一些报恩经变中,主尊说法佛身上穿着类似卢舍那一样的袈裟,这是依据该经《孝养品》绘制的一个情景,佛在说该品之前,变化的一种神通:“尔时释迦如来即从座起升花台上,结加(跏)趺坐,即现净身。于其身中现五趣身,趣身有万八千种形类,形类现百千种身,身中复有无量恒河沙等身,于四恒河沙等,身中复现四天下、大地、微尘等身,于一微尘身中复现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身,于一尘身中复现于十方,方面各百千亿诸佛世界微尘等数身,乃至虚空法界不思议众生等身。”

 

  敦煌壁画中的报恩经见于盛唐晚期,一直流行到宋代,一共39幅,另外,英藏敦煌绘画品中有2件巨幅报恩经变。敦煌研究院认为,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与传统的伦理观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伦理观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思想。

 

报父母恩重经变   莫高窟第156窟-晚唐

    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与传统的伦理观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伦理观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思想。

    敦煌壁画中的《父母恩重经》细致描绘了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养育的艰辛。其中,莫高窟第156窟前室东壁门北壁画中,出现了看起来很现代化的婴儿车:画面中,一位母亲手推四轮童车,一婴儿安卧车中,两条安全带拦过车身,以防止婴儿不慎爬出车外。

 

  如敦煌壁画中的《父母恩重经》细致描绘了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养育的艰辛。其中,莫高窟第156窟前室东壁门北壁画中,出现了看起来很现代化的婴儿车:画面中,一位母亲手推四轮童车,一婴儿安卧车中,两条安全带拦过车身,以防止婴儿不慎爬出车外。

 

  记者发现,不少网友被此次莫高窟壁画中所呈现的古人孝道所感染,并通过微博表示,“母亲总是想尽她力量给我们最好的,这是今天看到的最具历史感母亲节寄语”。“栏车似母心,辘辘载儿行。石斑轮不转,千年更可亲。”一些被壁画内容触动的网友还不忘吟诗感恩。

 

睒子本生故事   莫高窟第299窟-北周

 

     据《佛说睒子经》记载,古代印度迦夷国有一对盲眼夫妇,二人诚心向佛,想入山修习无上妙法,但年老无子,担心入山后生活不能自理,迟迟未能成行。
    心愿感动慈慧菩萨,便命终后投生在盲眼夫妇家为子。盲眼夫妇非常疼爱他,取名睒子。睒子立身谨严,至孝仁慈,信道不疑,昼夜精进。自此随父母入山,侍养在父母周围。”
    一天,迦夷国王入山射猎误伤睒子。睒子临终前仍担心年迈的盲父母,国王跪在睒子面前悔过陈言、发誓替他照顾。天界的四天王得知后,甚为感动,于是下界用神药救活了睒子,并医好了盲眼夫妇的双眼,使他们重见光明。国王回宫后,更加体恤国民,惜身戒猎,不再滥杀无辜。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经过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朝历代的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睒子本生故事之国王告别老王夫妇   

莫高窟第299窟-北周

    在王舍城耆阇山中与比丘、菩萨、欲界诸天、八部护法等法会场面,其下方有沙门阿难与身背老母乞食的婆罗门子对话,时阿难入王舍城乞食,于城中见一婆罗门子背负老母行乞,若得好食,奉于母,若得恶食,自食之,阿难心生欢喜,偈赞此人。一外道出家人对阿难说,释迦实是恶人,当年逾城出走,令其父王深陷悲痛,为不孝之举,阿难疑惑问及释迦,佛法之中,有否孝养父母之说,佛主熙怡微笑,仍为大众讲述《大方便佛报恩经》。

 

据中新社)

 

葛萍画罗汉

 

葛萍画观音

 

相关热词搜索:莫高窟 孝道 壁画

上一篇:唐朝长安 中国女人最美的时间和地点(四)
下一篇:乾隆帝与《富春山居图》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