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521 唐代 褚遂良临王献之《飞鸟帖》

2017-01-23 18:52:1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褚遂良临王献之《飞鸟帖》正书二十一行,麻纸本,纵二二公分,横四七.四公分。后有元柯九思、王守诚二跋,《石渠宝笈初编》有著录,原迹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卷内钤有“绍兴”(宋内府)、“子固”(赵子固)、“欧阳玄”、“应召”(张应召),又项墨林及诸内府等收传印记。帖后有项墨林手书小字一行曰“唐褚遂良临晋王大令献之《飞乌帖》项元汴真赏,其值.….(下模糊不清)”。元人柯九思跋称其:“具有元常遗意,绝无宋人气,是唐无疑耳”。然献之之文既属荒诞,褚遂良临亦非真笔,唯运笔精敛,气韵高古。则此卷虽非褚氏真笔,亦不失为唐人妙迹。(崇善)

晚年的褚遂良,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至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把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作品和禇遂良的作品放在一起,我们会明显地看到一种风格上的转变。显然是对笔法的追求,造成了这种转变。如果说,书法中楷书之中有笔意的表现,当以褚遂良为最高。如果说,北碑体现了一种骨气之美,欧阳询体现了一种来自于严谨法度的理性美,虞世南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的话,那么,禇遂良却是表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型而服务的。而褚遂良则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而结果则是,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来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