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559 唐代 李邕 《灵岩寺颂并序碑》

2017-03-19 16:52:09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灵岩寺颂并序碑》现存高190厘米,宽90厘米。字体为行书,共21行,满行4l字。  

  此碑在史书上多有著录,最早见于宋赵明诚《金石录》,该列有李邕书碑17通。碑文前半部分为序,以散文的形式记叙了灵岩寺自晋法定禅师建寺至唐开元年间立碑时的兴废。后中部分为颂,为五首五言诗形式,既有对灵岩风光的描写,又有对高僧事迹的称颂。体现了李邕行书书法笔力遒劲舒展、险峭爽朗的特点。

 灵岩寺颂碑,今存山东泰山之阴,长清县灵岩山之阳的灵岩寺,鲁班洞中,唐李邕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撰书。此碑在史书上多有著录,最早见于宋赵明诚《金石录》。碑早残,清乾隆间不知所在,咸丰六年何绍基访得,时已断为二石,铭文已多残泐,后半部文意极难贯通。碑原形制无考,凡刻21行,满行41字行书。碑文前半部分为序,以散文的形式记叙了灵岩寺自晋法定禅师建寺至唐开元年间立碑时的兴废。后中部分为颂,为五首五言诗形式,既有对灵岩风光的描写,又有对高僧事迹的称颂。体现了李邕行书书法笔力遒劲舒展、险峭爽朗的特点。

释文如下:

灵昌郡太守邕,以法有因,福□□得真僧戾止,神人告祥,宜或真空以悟圣,或密□以接凡,□谓之灵岩,允矣真。晋宋之际,有法定禅师者,景城郡人也。尝行兰若,若是者历年。禅师□劳一人,逝将辞去,忽有二居士建立僧坊,宏宣佛法,识者以为山神耳。因夫山者,土之至厚;谷者,墟之至深;水者,因定而清。林贝叶之经衡,廓莲花之独人,存法立事,著名扬空,矧乎辟支佛牙,灰骨起塔,海龙王意,贸金仍旧。昔者州将厚具,邑吏孔威,广□支保,多借器物而送之,仍施绢五十匹。□若武□阿阁,仪凤堵波光堂,大悲之修,舍利之□,□身之造,禅祖之崇,山□□增□□□□也。云霞炳焕于丹霄,即而察之,日月照明□□□二□□客植之不生,泛于草间,秽于垅上。职由律住持入慧之境,□繁文字,□笔杪于连章,□广间遗刻。上座僧元景、都维那僧□详,□主安禅,或上首□空,或出等永言悟人,大启津梁,咸高梯有□,胜公自照,仍依俗谛天长。其词曰:
倬彼上人,巍乎曾岭,冥立福地,神宫岁□。□□建置,今古齐同,磴道逦迤,霞阁玲珑。(以下缺若干字)  大唐天宝元年(以下缺)。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