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589 唐代 颜真卿 《郭氏家庙碑》
是碑系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所立。善拓本极少。据《校碑随笔》称,宋拓本铭词内第二句“虢土”之“虢”字右半清晰,到清初尚可辨,以后漫漶不清。明拓本铭词中“芝馥兰芳”四字均清晰,清初以后“芝”、“芳”二字尚可见,而“馥”、“兰”二字已磨损。至嘉庆十七年(1812年)刻赵怀玉、陆 、董曾臣观款,在末行“建”字下空一格。有翻刻本,原石已泐字,翻刻本均完好。翻刻本多失原字神韵,唯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尚能体现颜书风神。《多宝塔碑》肉胜于骨,而此碑用笔圆而劲,丰腴恬适,气骨风流,锋芒转换间神明焕发,且具清灵古拙韵趣。
《颜真卿书郭家庙碑(无缺字本)》为唐代中兴功臣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所立庙碑,历述郭氏家族渊源及显赫功勋。颜真卿书写此碑,银钩铁画,结体道古,神韵浑厚,不象其它颜碑专以骨力求工。此碑书写年代与《争座位稿》同时,均属其晚年炉火纯青的书法杰作。当时颜真卿正任检校刑部尚书,置之闲散,故有暇从容于翰墨之间,并在书法风格上有所改进。清人王澍论道:常时以鲁公(颜真卿)《自书告》雍容朗畅,不类其平生风格,而此碑与《自书告》略同,朗畅处更出其上,真使人不复思《自书告》!矣足见对此碑书法的推崇,正所谓有唐独步、今古莫俦。其碑阴刻子孙题名,行楷书,三列,共三十四行,笔势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大有王羲之笔阵之雄风。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