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594 唐代 颜真卿 《蔡明远帖》

2017-04-30 10:07:1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唐 颜真卿 《蔡明远帖》,或称《与蔡明远书》等。墨迹纸本。(宋绛帖本)行书,信札。35.6×16.5厘米。凡22行,计138字。书于乾元二年( 759 年)。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又,收入宋《绛帖》。《宣和书谱》有著录。今传双钩填墨本乏雄强英迈之气,此帖著录首见北宋欧阳修《集古录》。记述蔡明远对颜真卿一片冰心,追攀不 疲,大有心劳。因此,颜真卿致书词恳情切,感激之情溢于书外。

 清代何绍基题为:“鱼窜狐奔。”有影印件传世。此外,忠义堂、快雪堂、余清斋皆有摹刻本。曾归罗振玉,罗氏有影印本。和上“三稿”创作心境不一样,此是在较恬静的心境中,作一般内容的赠送文字。因此作品笔韵流荡之律动,气势转换之迅缓都与前“三稿”不同。此帖有一种疏淡的意境,脱俗的气韵。黄庭坚尤为敬服,曾云:“笔意纵横,无一点尘埃气,可使徐浩服膺,沈传师北面。”此帖书法笔力劲健,规整近楷,略显持重,是颜真卿处在特定政治形势下,带着强烈的感情,以充沛的精力一气呵成之作。

释文:
    颜鲁公送明远序。明远,鄱阳人,真卿昔在平原即与从事。及来江右,无改厥勤,靖言此心有足多者。昔余缘事受替,归止金陵,阖门百人,几至餬口。明远与夏镇不远数千里连舸而来,不愆晷刻,竟达命于秦淮之上,复送我于邗沟之东,以至于邵伯南埭。始终之际,良有可称。今既已事方旋,指期斯复,江路悠缅,风涛浩然,行旅之间,深宜尚慎不首。真卿报。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