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633 唐代 柳公权 《金刚经》
2017-06-09 10:31:37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长庆四年(824)四月刻,系柳公权47岁时所作。碑为横石,共十二块,满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代。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一字未损,极为罕见,是敦煌文献中的稀世珍宝。这件稀世国宝被法国人希伯和带走,现藏法国巴黎博物院国家图书馆。柳公权书《金刚经》纸本,规格:28.5×1166.6厘米,法国图书馆编号 Pelliot chinois 4503
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柳公权早年曾广采众家之长,而且特别注意向前辈书家学习。从《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取法诸家的痕迹。《广川书跋》云:“此经本出于西明寺。柳书谓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此语基本上道出了此帖的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柳公权楷书形成的过程及发展线索,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叹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一共臣事七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