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660 唐代 怀素 草书《自叙帖》
怀素,约活动于八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本姓钱,字藏真,僧名怀素。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 ,后来移居长沙。幼年好佛,出家为僧,并热衷草书艺术。约大历七年(772)北赴长安及洛阳,寻求进一步发展。由于他个性洒脱,草书绝妙,受到颜真卿等书家、诗人及名流贵卿的激赏,纷纷赠以诗文。大历十二年(777),他摘录部分赠诗和序,以狂草写成此卷。
本卷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所谓“铁画银钩”也。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回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自叙帖》乃怀素草书的巨制,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实在是一篇情愫奔腾激荡,“泼墨大写意”般的抒情之作。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征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征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自叙帖》内容有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怀素以八十余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
第二部分,节录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二百五十余字,借颜鲁公之口,展示“开士怀素,僧中之英”、“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的“草圣”气象;
第三部分,怀素将张谓、虞象、朱逵、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钱起等八人的赠诗,摘其精要,按内容分为“述形似”、“叙机格”、“语疾迅”、“目愚劣”四个方面,列举诸家的评赞。所谓“形似”,作者用了“奔蛇走虺”、“骤雨旋风”、“壮士拔山伸劲铁”、“又似山开万仞峰”等约七十字,描述了其狂草的形式美。所谓“机格”,是指创作方法,用了逾百字,如“以狂继颠”、“志在新奇无定则”、“醒后却书书不得”,特别是“吴郡张颠曾不面”一句,当是对超迈张旭,前无古人的赞歌。所谓“迅疾”,是言其书写的快捷,引用了四十余字,其中“满座失声看不及”,对“迅疾”作了极形象的形容。所谓“愚劣”之云,乃多谦抑之词。所引“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狂”和“醉”在怀素而言,又何“愚劣”之有。在文章结尾处,怀素担心人们说他借重名公之口揄扬自己,特意写了一句:“固非虚薄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
原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睱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牋(即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辩。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勖(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疑为衍字)楷精法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巳冬十月二有八日
《自叙帖》今译:
怀素家住长沙,自幼敬事佛祖,念经参禅之余暇,特别喜好书法。但苦于未能看到前人的奇作佳迹,感到所见甚浅,深以为憾。遂担箱拄杖,西游京师,拜见当代名士,综合探讨书法之事。在这里能时时见到散佚难见的经典之作。由此而心胸豁然,疑惑顿失。我的书作虽拙劣不堪,但士大夫并未见怪。
颜刑部颜真卿同为书家,其笔法练达,精于鉴赏,在墨迹文后题词称许。又因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写序道:“高僧怀素乃僧侣之英杰,气魄通达洒脱,性情宽博灵畅;心慕手追草圣书作,已达数年,名声大著于长江到五岭间。前吏部侍郎韦陟看到怀素的笔力,勉励有加,认为有所成就;现礼部侍郎张谓赏识怀素不羁之才行,引荐并邀他交游相处;加之书道中人作诗歌赞之,不觉已盈满卷轴。章草书体兴起于汉代,杜度、崔瑗二人以书写绝妙著称;到了张芝张伯英,更独揽其美。从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下,为唐代虞世南、陆柬之相继承,笔法要诀口传手授,以至于传到吴郡张旭这里。张旭虽纵情任性、颠狂放逸,超绝古今,但法度详备、最为纯正。真卿早年常交往游学相处,屡屡得到激励,教以笔法。不过我禀性不佳,又为事务羁绊,未能认真学习,终至无成。回想过去一言,怎可再得!忽然看到怀素禅师的书作,纵横不凡,笔势迅疾骇人,一还往日观感。假使禅师能受到先师亲自传授,得以汲取法度规范,则登堂入室之人,除你之外,无人适合!感叹再三,暂且写此篇文字,冠之于篇首。”
继此之后,诗作不绝,数量多到溢出书箱。
其中述形似的,就有张礼部说:“笔势似虺蛇奔走,真气充盈座位间;气魄如旋风骤雨,声响震荡屋堂里。”卢员外说:“起初疑似轻烟摇动千古松,随后又像群山辟出万仞峰。”永州王邕说:“点画遒劲像寒猿饮水而撼动枯籐,笔力雄强又似壮士力拔山中劲铁。”朱处士朱遥道:“下笔唯有雷闪电激,奔流不止;字成只见蟠龙飞走,令人生畏。”
述天机风格的,就有御史李舟说:“过去张旭作书,当时的人称他‘张颠’;今日怀素作书,我要呼其为‘狂僧’。以狂继颠,谁说不能!”张公又说:“稽山贺知章只是略知名,吴郡张颠不曾见过。”御史许瑝说:“有意新奇就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一笔下去写到半墨,同样也能高古瘦劲。醉里信手挥洒两三行,醒后再写写不得。”御史戴叔伦说:“手以心为师,心以手发力,气势顿转雄奇,诡形怪状反而合宜。人人欲问此中的奥妙,怀素自己也说全不知。”
说疾速的,就有御史窦冀说:“看到白壁长廊数十间,书兴大发就一舒心中创作激情。猛然长啸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说:“笔墨驰骤有若风樯阵马,满座的人失声说眼睛跟不上笔。”
称眼光愚劣的,则有叔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怀素如远飞之鹤而无同行的伴侣,像片孤云托付于太虚。发起狂来看轻世界,醉起酒来得到真性情。”
这些诗歌都包含着激励话语,见识玄虚奥妙,我这样所学不实之辈固然担当不起,只能使我大惭,更增敬畏之心了。时大历丁巳冬十月廿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