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674 唐代 怀素 《食鱼帖》

2017-07-23 12:06:02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怀素《食鱼帖》,水墨白麻纸本,手卷。尺寸:34.5×52.4CM。引首米汉雯书“翰珍”。

怀素《食鱼帖》略有破损模糊,但是“墨色浓润,神采不失”。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风格在真迹《苦笋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间,结字亦近宋临本《自叙帖》。亦有评者以为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所见只有唐摹《万岁通天帖》,能与比拟,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鉴定家徐邦达先生1979年曾撰文论证此帖,学术界公认此为徐先生重要鉴定发现成果之一。《食鱼帖》经北宋人吴喆题跋,又钤有元代赵孟頫、乔篑成、张晏、张雨,明代项元汴、项笃泰、华幼武和清代何元英等收藏、鉴赏家印88方,历四朝,传千年,流传有绪,是现存怀素四件公认传世作品中的佳作,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怀素食鱼贴

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嬴也。口日怀素藏真白。

 

 怀素的草书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在他的狂草作品中,常常是“唯观神采,不见五官”,满纸云烟而不知所云,但是却能感到浓郁的笔墨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享受。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指出书法作品当以建立在运笔结体基础上的神采美为上。“所谓书法的神采,就是通过点画结体形式被对象化了的创造者的精神、风采”。在《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中,那种飞动险绝、变化无穷的笔墨形象,引发无限的联想,如“舞”一般。“‘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怀素在《自叙帖》中的用笔和点画也是钢筋铁骨,如骤风狂雨,挥洒自如。窦臮《怀素上人草书歌》形容怀素狂草“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躁尤枯绝”。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会若长鲸泼刺动海岛,欲若长蛇戌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道:“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怀素的草书就是把握住了“神采”,纵贯整体,不拘泥于某个局部,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整篇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神采奕奕、意境深远。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