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700 唐代 《草书法华玄赞经卷》

2017-08-18 11:10:33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草书法华玄赞经卷》纸本纵27.2厘米,横11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唐敦煌石室写经,书法多精工,俗称“经生书”。本卷以草书写《法华经》,特立独行,风神洒脱,且墨色浓匀,有别于惯以楷书或楷中带隶写经书。故明董其昌有题赞语。谢稚柳亦题赞:“草书经卷中绝少经见,笔势颇类怀素晚年体。”钤有清宫“淳化轩宝”、“古希天子”等印记。

 简单的说,《法华经玄赞》是一批关于《法华经》的注疏之一。《法华经玄赞》,又名《妙法莲华经玄赞》、《法华玄赞》、《玄赞》、《法华经疏》。唐窥基撰。十卷或二十卷。敦煌遗书共藏有12号(略)。

 窥基是法相宗的大师。本《玄赞》站在法相宗的立场上阐发《法华经》之一乘妙法,历代评价很高。《玄赞》以六门科释《法华》。我国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

  敦煌遗书中之《法华经玄赞》有若干草书写卷,字体深得怀素小草《千字文》遗意,并兼有章草体势,极为古雅澹宕。北新910号(卷十)即为其中之精品。卷首新接天池,有近人收藏题记五则:

  (一)“《法华玄赞》卷第十,草书,为敦煌石室写经特品。笔近章草,尤为难得。此赞中土久已失传,近自日本流入,已见刊本。谁知原写本尚在国内也!初发见时,为一敦煌县幕友某君所得。后余至甘,价让于余。(某君在敦煌时,尚未经法人搜罗,故所得皆精品。余藏六朝唐人经卷及佛相,皆其所让。)尚有《法华玄赞》卷第二,首书‘大慈恩寺沙门基撰’,末书‘沙门瑜于西明寺写记’,亦系草书,而不及此卷之精。频年避地,转入日本,而此卷犹存。行箧常有吉祥云为之拥护,诚至宝也。或以卷末赞词前写之数行,比后赞少四句,或即当初沙门基自写稿本也。并存其说。民国十一年(1922)壬戌十月,衡山向炎记于申江。” 记叙了本卷之由来与考释。北新746号亦为《法华玄赞》,系卷二,正为本题记所提及之写卷。

  (二)“此卷共纸四十一张令(另)一条(计三行)。每张二十五行,共一千另二十八行。每行二十二、三字不等。内有十四行全无字。从第一张‘友以为名’至末‘卷第十’止,约计二万数千字。诚钜观也。同日再记。” 记叙了本卷之行款、规模。

  (三)“敦煌石室发见草书经卷,只此一部,共十卷。曩在甘肃见同寅所藏,尚有五卷,纸墨卷轴,长短如一。近闻为日人以重值购去,存于国内者已稀如星凤矣。延年会合,不知何时,又为之恨然矣。癸亥(1923)十一月抱蜀子炎再记此。” 为在日本寻访同类写经提供了线索。但谓敦煌石室草书唯此一部,则有误。敦 煌遗书中草书卷子为数不少。

  (四)“此经十卷,闻多为日人购去。昨晤罗贞松,云伊尚藏一卷,纸墨与此一如。张勋帛所藏二卷尚存,余在甘时曾见之。是国内者尚有四卷。保存国粹,具有同心,诚为快幸,故记之。丙寅(1926)七月,炎记于申江。” 为在国内寻访此经提供了线索。

  (五)“敦煌石室草书《法华玄赞》卷第十,沙门基撰,不著写经人名。草有古法,且近章也。乐谷亲家官陇时所得也。庚午(1930)初伏日衡阳曾熙。” 本草书《法华玄赞》亦有传世本存世,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系卷六,上有明董 其昌题跋,谓此卷书风: “简澹一洗唐朝姿媚之习,宋四大家皆出于此。余每临之,亦得一斑。壬子 (1612,万历四十年)十月,晦御湖舟中□,其昌。” 又有当代谢稚柳题跋: “草书写经唯北魏有之,此《法华经玄赞》乃出唐人草书,经卷中绝少经 见。笔势颇类怀素晚年体,尤为奇妙。” 对该写卷以甚高评价。本件钤有“古希天子”印,故知曾藏于清宫。

  该《法华经玄赞》卷,唐,纸本,草书,纵28.4cm,横373.2cm。

  此卷界乌丝栏,首尾皆缺,书者不明。唐人写经多为楷书,草书者极为罕见。此卷行气均匀,风格典雅,字形虽小,但使转精妙,法度俨然,今草之中略带章草韵味,可与隋人《出师颂》及孙过庭《书谱》互参,应为初唐高手所写。

  鉴藏印有“罗振玉印”、“康生看过”等。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