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744 北宋 文彦博 《左藏帖》
释文:
左藏至亲人至得书知安甚慰知 非久上京别求 差遣不知所求如何事理可否恐枉 去略示其所图何如冬初加重彦博咨
文彦博工书善墨翰,结字疏宕闲雅,笔法清劲,笔势飞动,风格英爽,蕴藉凝重,颇有唐人风致受颜真卿书法影响尤深。宋黄庭坚《山谷集》云:“潞公书笔势清劲,真不愧古人。”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进士。曾封潞国公,位至宰相、太师,可谓官高爵显。其实他的仕途并不平坦,曾几起几落,这恰恰说明他不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庆历七年(1047年),文彦博任枢密副使时,平息了王则起义,并将之擒获。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这是文彦博政治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上书主张变法,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第二年,行“青苗法”,然反对者颇多。文彦博与神宗论新法时提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的论点,并借华山坍坏是为天意反对新法。熙宁六年(1073年),文彦博终因反对派构陷而被罢去。然而就在第二年,王安石自己也被罢相。崇宁时,蔡京为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祐党人”,刻元祐党人碑,禁止元祐学术。直到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被追复太师,谥忠烈。史称文彦博“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从书法史看,文彦博时代也是一个重要时期,苏、黄、米、蔡自不必说,薛绍彭、周越等也是当时著名的书家。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而兼擅书法者有叶清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吕公弼、赵抃、韩绛、王安石等。与上述这些人相比,文彦博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体水平中等偏上。文彦博有书名,存世书迹有《祠部帖》、《三帖卷》、《得报帖》。清代《澄鉴堂石刻》中刻有他的行书题诗。1976年,洛阳伊川县城关镇窑底村西出土《王拱辰墓志》。此志由安焘撰文,苏辙书丹,文彦博篆盖。志立于元丰八年(1085年),文彦博已79岁,篆书尤严谨工整,很见功夫,可知文彦博不仅能行书、行草,足见他是一位“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