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774 宋代 蔡襄 《蒙惠帖》

2017-11-14 13:21:21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宋·蔡襄《蒙惠帖》,尺牍,纸本,22.7×16.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北宋名臣蔡襄的《蒙惠帖》,公元1052年作,取法晋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而又参以颜真卿书体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仙游人,字君谟,号莆阳居士,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先世居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至莆田城南门外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任谏官一年多,直声震于天下。尝知福州、泉州,有惠政。卒谥忠惠。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在北宋仁宗皇帝赵祯(在位41年,从1022年至1063年在位)的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蔡襄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他不但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在中国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工正、行、草书,也善章草。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大家"。《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传世墨迹有《蔡襄自书诗帖》等,碑刻有《万安桥记》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传世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著有《茶录》、《荔枝谱》,及后人所辑《蔡忠惠公集》等。《谢赐御书诗》,亦称《自书谢表并诗》、《进诗帖》,是蔡襄所书的楷书墨迹。帖内所记的内容大致是皇上钦赐蔡襄"君谟"二字,蔡襄感激万分,作诗以进献皇帝表示谢恩。纸本,楷书,一轴表文,并书古诗一首。凡38行,每行字数不一,共320字。纵24.8厘米,横107.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式古堂书画汇考》、《墨缘汇观》著录。此帖的楷书是蔡襄的精心之作。由于他天资极高,博学精鉴,为人正直,一丝不苟,因此楷法正谨,笔笔精心,处处精丽,力追平和蕴藉的风格。明顾复《平生壮观》:"白纸正书,无板实之恨,容夷婉畅。此公第一楷书也。"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