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787 北宋 蔡襄 《大研帖》

2017-11-22 11:50:5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致彦猷尺牍》,又称《大研帖》,1064年,纸本,纵25.6厘米,横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大研盈尺,风韵异常,斋中之华,繇是而至。花盆亦佳品,感荷厚意。以珪易邦,若用商於六里则可。真则赵璧难舍,尚未决之,更须面议也。襄上,彦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闰月。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仙游人,字君谟,号莆阳居士,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先世居仙游,后迁至莆田城南门外。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任谏官一年多,直声震于天下。尝知福州、泉州,有惠政。卒谥忠惠。工正、行、草书,也善章草。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大家"。《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东坡题跋》称:"'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为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云:"君谟工字学,大字矩数尺,小字如毫发,笔力位置,大者不失缜密,小者不失宽绰。"而米芾《海岳名言》评其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

 传世墨迹有《蔡襄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著有《茶录》、《荔枝谱》,及后人所辑《蔡忠惠公集》等。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