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799 北宋 苏轼 《祭黄几道文卷》

2017-12-09 13:01:52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苏轼楷书《祭黄几道文卷》,纸本,行楷书31行,纵31.5厘米,横121.7厘米。是苏轼与弟弟苏辙联名哀悼好友黄好谦的祭文,由苏轼撰写,见于《苏东坡文集》。现藏上海博物馆。写于元佑二年(1087年)八月四日,当时苏轼五十二岁,书风古雅遒逸,真率自然,是苏轼传世作品中极少的楷书珍品之一,历来饱受赞誉。

 释文:

维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八月庚辰朔,越四日癸未。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辙,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故颖州使君同年黄兄几道之灵:呜呼几道,孝友蒸蒸。人无间言,如闵与曾。天若成之,付以百能。超然骥德,风骛云腾。入为御史,以直自绳。终然玉雪,不污青蝇。出按百城,不缓不拒。奸民惰吏,实畏靡僧。帝亦知之,因事屡称。谋之左右,有问莫应。君闻不悛,与义降升。吾岂羽毛,为人所鹰。抱默以老,含章不矜。环堵萧然,大布疎缯。妻子脱粟,玉食友朋。轼迁于南,秋谷五登。坐阅百吏,锥刀相仍。有斐君子,传车是乘。穆如春风,解此阴凌。尚有典刑,紫髯垂膺。鲁无君子,斯人安承。纳币请昏(婚),义均股肱。别我而东,衣被仅胜。一卧永已,吾将安凭。寿命在天,维圣艾增。君赵魏老,老于薛滕。天亦愧之,其世必兴。举我一觞,归安丘陵。尚飨。
 

宋人楼钥著有《攻愧集》,卷七十三中有一篇《跋黄氏所藏东坡山谷二张帖》这样写道:"东坡与黄颍州父子厚善,尝书颍州之父子思诗集之后。又龙图二女为少公二子适、逊之妇。观此祭颍州之文与龙图、直阁二公书问,情好可知。"文中所说的黄颍州指的就是黄好谦,龙图则是黄好谦的儿子黄寔。根据《苏轼诗集合注》卷三十六《送黄师是赴两浙宪》的施注(宋人施元之、施宿父子注),"黄寔,神宗时登进士第,历枢属……师是为章子厚之甥,子由官陈,由是二女皆为子由妇……终宝文阁待制,知定州,赠龙图阁直学士。"关于黄、苏两家儿女亲家的关系,清代学者王士祯的《香祖笔记》里也有记载:"黄师是是章惇之甥,以二女妻颍滨(苏辙号颍滨遗老)之子适、远。"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苏轼、苏辙和黄几道是同一年中举的进士,而黄几道的儿子黄寔则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苏辙的两个儿子,可见两家的关系相当亲厚,也正因为这样,黄几道去世之后,苏氏兄弟共同为这位同年好友写了祭文。

祭文书于1087(元二年),时苏轼51岁。苏轼的书法,名冠宋代四大书家之首,得力于颜真卿楷书,具有笔姿丰肥、笔力紧裹的特点。此卷书法笔力雄健,结体谨严,墨气凝聚,神采焕发。此卷后有明董其昌等观款和清笪重光、王鸿绪、李鸿裔等跋。历经南宋黄仁俭,明何良俊、王世贞,清笪重光、王鸿绪、瞿中溶、顾文彬收藏。《州山人续稿》、《续书画题跋记》、《珊瑚网书跋》、《平生壮观》、《式古堂书画汇考》、《过云楼书画记》等书著录。

 元丰八年6月,苏轼被召回汴京复朝奉郎,后又升至翰林轼读学士、礼部尚书,使东坡生活和政治待遇发生了极大变化。这是他为好朋友去世而撰写的一篇悼文。从这件字卷里,可以欣赏到他那丰腴淳厚的书法风采。当时苏轼五十二岁,书风古雅遒逸,真率自然,是苏轼传世作品中极少的楷书珍品之一,历来饱受赞誉。黄好谦,字几道,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六月以著作佐郎登上仕途,之后历任太常丞权监察御史等职务,元丰八年(1085)八月,以朝散郎为驾部郎中,元佑二年,被任命为颍州知州,还没有到任,就在这年的四五月间去世了。由于他去世前最后的职务是颍州知州,所以又被称为黄颍州。

 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过文渊阁《四库全书》,其中收有一种元代袁桷所作的《清容居士集》,第四十七卷的《跋苏文忠与黄师是尺牍》有如下记载:"黄师是寔,先浦城人。其父颖州府君好谦,与二苏公为同年进士,师是遂与苏公家通姻谱……桷尝闻长老言,其家所藏二苏公帖凡数十纸,五世泽衰,皆散落殆尽。此帖盖遭母章硕人之丧,文忠所慰唁者。旧亦尝见石本,今获真迹,为之深有感焉。"可惜的是,经多年世事变迁,黄氏家族所藏的二苏手迹,如今留存于世的就只剩下这幅《祭黄几道文》卷子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宋人楼钥著有《攻愧集》,卷七十三中有一篇《跋黄氏所藏东坡山谷二张帖》这样写道:“东坡与黄颍州父子厚善,尝书颍州之父子思诗集之后。又龙图二女为少公二子适、逊之妇。观此祭颍州之文与龙图、直阁二公书问,情好可知。”文中所说的黄颍州指的就是黄好谦,龙图则是黄好谦的儿子黄寔。黄好谦,字几道,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六月以著作佐郎登上仕途,之后历任太常丞权监察御史等职务,元丰八年(1085)八月,以朝散郎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被任命为颍州知州,还没有到任,就在这年的四五月间去世了。由于他去世前最后的职务是颍州知州,所以又被称为黄颍州。

根据《苏轼诗集合注》卷三十六《送黄师是赴两浙宪》的施注(宋人施元之、施宿父子注),“黄寔,神宗时登进士第,历枢属……师是为章子厚之甥,子由官陈,由是二女皆为子由妇……终宝文阁待制,知定州,赠龙图阁直学士。”关于黄、苏两家儿女亲家的关系,清代学者王士祯的《香祖笔记》里也有记载:“黄师是是章惇之甥,以二女妻颍滨(苏辙号颍滨遗老)之子适、远。”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苏轼、苏辙和黄几道是同一年中举的进士,而黄几道的儿子黄寔则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苏辙的两个儿子,可见两家的关系相当亲厚,也正因为这样,黄几道去世之后,苏氏兄弟共同为这位同年好友写了祭文。

《祭黄几道文》写于元祐二年(1087年)八月四日,书风古雅遒逸,真率自然,是苏轼传世作品中极少的楷书珍品之一。此书楷法精整,笔力雄健,结体谨严,墨气凝聚,神采焕然;用笔恭谨沉着,凝重间有唐人笔意和汉晋遗韵,兼具丰厚凝重与简远恬淡之美。卷中用笔轻重相宜,结体倚侧不拘,布白爽畅有致,通篇严谨朴拙神采灿烂,字里行间传达出肃穆、缅怀的心境,展示了一代大文学家和书法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书写技巧。

此卷后有明董其昌等观款和清笪重光、王鸿绪、李鸿裔等跋。其历经南宋黄仁俭,明何良俊、王世贞,清笪重光、王鸿绪、瞿中溶收藏,被《州山人续稿》、《续书画题跋记》、《珊瑚网书跋》、《平生壮观》、《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它还曾入藏著名的过云楼。过云楼主任顾文彬对《祭黄几道文》有极高的评价,称其即置之过云楼,亦在奏状、札子之上,又说,收藏大家李鸿裔推举其为苏轼法书之首,“真知音也”。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