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802 北宋 苏轼 《东武帖》
2017-12-12 17:19:00
苏轼《东武帖》,苏轼书于元佑四年(1089)。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五行,计四十七字。28.7厘米×66.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手札。冲和自然,轻松自如,笔墨挥洒之间,别有一种书卷气息和超尘脱俗的笔情墨韵。
释文:东武小邦 不烦牛刀 责无可以上助万一者 非不尽也 虽隔数政 犹望掩恶耳 真州房缗 已令子由面白 悚息悚息 轼又上
东武,即宋时密州,又曰诸城。《古今地名大辞典》:"漠置。隋始改曰诸城。"《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二九:元佑四年六月丁未(初八日)纪事:"王巩知密州"。时东坡正在二次赴杭途中。是年三月,东坡除龙图合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州事"四月出京,五月至南都,六月渡江入浙西境,七月到杭州任。此帖称"东武小邦,不烦牛刀"云云,想是致东武(密州)守王巩之信。还云:"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这应该是提起熙宁末东坡曾知密州事的谦词。"真州"即仪真,元丰八年,东坡曾在此谋划买田卜居。帖所谓"真州房缗",似指此等事。固此帖定在元佑四年东坡守杭时较宜。此帖可能是同一信的增页,故无上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子瞻",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其一生集文学、书法、绘画之大成,造诣极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为"宋四家"之一。其书上追二王、颜柳、李北海等,对传统钻研颇深,用笔多取侧势,行笔厚重、精到,结体扁平,体势左低右高,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又重"写意",追求"信手"之妙,为北宋尚意书风代表。其书以楷、行、草最为擅长。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祭黄几道文》、《渡海帖》、《天际乌云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