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838 北宋 苏轼 《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
2018-01-19 16:19:10
苏轼行书题跋《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绢本,又名《王齐翰勘书图跋》,苏东坡自署书于元祐六年二月(1091),凡十行,计一百二十五字。南京大学历史系文物室藏。
帖中所云《挑耳图》即原装帧、有宋徽宗题写“王齐翰妙笔”的《勘书图》。帖中云此图乃王定国(巩)所藏,且是从王晋卿(说)那里得到的,于是,东坡在题跋中记载了一件有关王晋卿的逸事。这则逸事亦是一篇很好的杂文,收入东坡本集。
苏轼《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行书;绢本;纵28.4厘米,横详;作于1091年;共10行125字;藏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文物室。
这是一则题跋,亦称《王齐翰勘书图跋》。作品中提到的《挑耳图》即原装帧、有宋徽宗题写“王齐翰妙笔”的《勘书图》。图中,相对三扇大屏风右侧,有二居士,束发长髯,身着白衣,敞开衣襟,裸脚倚在凳子旁,作剔耳状。画幅上钤有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宋哲宗的“睿思东阁”印。在东坡先生此跋的前后还有苏辙和王说(晋卿)的两跋,同时还有宋、金人诸跋。此图在明代有三十多处录,但《宣和画谱》却无记载。南京大学藏本画得不太高明,并且与苏辙题跋的“羽衣大夫,据床剔耳”不一致。所以有人认为这幅画是一件摹本,是截取真迹上的题跋帖在伪画之上的。这件作品中提到这幅画原本是王定国(巩)所藏,且是从王晋卿(说)那里得到的,于是,东坡先生在题跋中记载了一件有关王晋卿的逸事。这则逸事亦是一篇很好的杂文,收入东坡本集,并为同时代人、东坡的好友赵令时收入《侯鲭录》。
【释文】: 王晋卿尝暴得耳聋,意不能堪,求方于仆。仆答之云:“君是将种,断头穴骨当无所惜,两耳堪作底用,割舍不得?限三日疾去,不去割取我耳!”晋卿洒然而悟,三日病良已。以颂示仆云:“老婆心急频相动,性难只得三日限。我耳已较君不割,且喜两家总平善。”今见定国所藏《挑耳图》,云得之晋卿,聊识此事。元祐六年六月二日,轼书。
帖中所云《挑耳图》即原装帧、有宋徽宗题写“王齐翰妙笔”的《勘书图》。帖中云此图乃王定国(巩)所藏,且是从王晋卿(说)那里得到的,于是,东坡在题跋中记载了一件有关王晋卿的逸事。这则逸事亦是一篇很好的杂文,收入东坡本集。
苏轼《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行书;绢本;纵28.4厘米,横详;作于1091年;共10行125字;藏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文物室。
这是一则题跋,亦称《王齐翰勘书图跋》。作品中提到的《挑耳图》即原装帧、有宋徽宗题写“王齐翰妙笔”的《勘书图》。图中,相对三扇大屏风右侧,有二居士,束发长髯,身着白衣,敞开衣襟,裸脚倚在凳子旁,作剔耳状。画幅上钤有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宋哲宗的“睿思东阁”印。在东坡先生此跋的前后还有苏辙和王说(晋卿)的两跋,同时还有宋、金人诸跋。此图在明代有三十多处录,但《宣和画谱》却无记载。南京大学藏本画得不太高明,并且与苏辙题跋的“羽衣大夫,据床剔耳”不一致。所以有人认为这幅画是一件摹本,是截取真迹上的题跋帖在伪画之上的。这件作品中提到这幅画原本是王定国(巩)所藏,且是从王晋卿(说)那里得到的,于是,东坡先生在题跋中记载了一件有关王晋卿的逸事。这则逸事亦是一篇很好的杂文,收入东坡本集,并为同时代人、东坡的好友赵令时收入《侯鲭录》。
【释文】: 王晋卿尝暴得耳聋,意不能堪,求方于仆。仆答之云:“君是将种,断头穴骨当无所惜,两耳堪作底用,割舍不得?限三日疾去,不去割取我耳!”晋卿洒然而悟,三日病良已。以颂示仆云:“老婆心急频相动,性难只得三日限。我耳已较君不割,且喜两家总平善。”今见定国所藏《挑耳图》,云得之晋卿,聊识此事。元祐六年六月二日,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