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924 宋代 王岩叟 《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

2018-04-16 12:25:5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王岩叟《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行书,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岩叟顿首启 阔远清范 日益以久 第企乡之心 时至左右 辱教 伏承开府之初 台候万福 感慰无喻 几晏参对未期 惟冀调护寝兴 以副眷倚之重 谨奉启不宣 岩叟再拜 知府安抚左丞资政 二十三日
 
 
据史书记载,王岩叟幼时聪颖过人,语未正已知文字。十八岁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因此又称三元榜首。首任栾城主簿、泾州推官(法官)。在泾州任上因胞弟去世,便弃官回乡赡养父母。熙宁年间,韩琦(朝中重臣,三朝元老)留守北京(今开封)。以岩叟为贤,推举管理国子监。再任安抚司机宜文字监、晋州折搏、炼盐务,其后任定州知府。定州所属县安喜有法吏罢官后定居乡里,有人指控其引人作恶,频生诉讼。岩叟闻知派人捕拿并鞭挞于市,坏人惊踈、众人称赞。定州知州吕公著感叹曰,此古良吏也。 哲宗即位后近臣推荐岩叟为监察御史,但皇上及宫廷重臣均不识岩叟,有人建言岩叟去看看。岩叟笑曰,"是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见(那不是我自己要官吗?不去!)。上任首日,岩叟即上书提出:社稷安危的关键在于从谏用贤,不可因小利而失民心。还提出:时下役、钱、敛、法太重,民力已不堪受。又言江西盐官欺榨百姓。朝廷欲派员查视。岩叟说,贪官为害一方已久,这样派员查视往返数日,其间不知又要害死多少人!建言亟罢。皇上遂遣诏罢之。他上书力陈,治天下应以民为本,不能以任何借口苛害百姓,不这样百姓就谈不到快乐;理政事必须屏蔽邪恶,否则,太平定难达到。哲宗遂下诏了解民间疾苦。四面八方争以真情赴诉。有关部门害怕皇上追究罪责,纷纷压制,使众多诉状拥阻堵塞,下情不能上达。见此状,岩叟对皇上曰,不问则已,言则必行。不然,天下之人必说陛下是在讲空话,今后再有诏命,怎能取信于人?就此言路大开。
 
岩叟任左司谏兼权给事中(神宗时职事官,正四品,治门下省日常公务,审读内外出纳文书,驳正政令、授官之失当者,日录奏章以进,纠治其违失)。即命,执政期间,如有不协同朝政者,岩叟即备录直交皇上。至此,命不出门下省(宋廷机关,主要执掌建言、驳正,出纳文书,与中书省、尚书省并列)而出自岩叟。属下反映至皇上,并请岩叟回答。王岩叟上书曰,臣为谏官,既当言之。既为给事中,又当驳正。绝非臣好为高论,喜忤大臣。实在是恐怕命令邪出,尤损纲纪啊!
 
岩叟又言,三省胥吏,月飨甚丰,年有节余。而如今朝廷每举一事,必计功论赏,不知平日禄赐,将焉用之?这种现象,姑息相承,流弊已极。望饬励大臣制止此事。皇上为此制定了十七条规章,纠正了这一现象。
 
岩叟任侍御史。此时,中书、门下两省正言(职位谏官)缺位已久,岩叟上书曰,国朝仿近制,前谏臣至六人,先王尚以为少,今却虚位,难道以为治道已清无事可言耶?或者因为人才难寻,方才虚位以待。但这两种现象都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望遍寻贤人趣补其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时发水灾,朝廷欲赈灾。户部提出,应以农户受灾程度赈济,受灾轻微者不予赈济。岩叟言,如今灾区半数以上灾民已行乞度日,可见灾情很重,"王泽无间,以召至和",不要再问分数等级,皆应赈济。皇上然之。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