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979 宋代 米芾 《方圆庵记》
《方圆庵记》,宋元丰六年(1083)四月九日,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到龙井寿圣院辩才住所方圆庵拜会辩才,二人讲经说法,谈古论经,十分投机。为此,守一写了《龙井山方圆庵记》一文,以示纪念。此碑由米芾书。原石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刻。书法腴润秀逸,乃米芾“集古字”时期佳作,多从集王圣教出,是距离王羲之最近的作品,颇有可玩味处。
杭州龙井山方圆庵,乃北宋驻锡寿圣院高僧辩才退休后的隐居处所。因其道行高深,德道双馨,故时有贤达名流造访问道话禅。鹿门居士米芾游宦杭州,任为观察推官,虽年过而立却书名已盛。时南山慧曰峰守一和尚以其作《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过从索字,米芾拜读「爱之,因书二,同时又书秦少游撰《龙井记》,是为米书龙井双记。
《方圆庵记》释文:
杭州友龙井山方圆庵记 天竺辩才法师以智者教传四十年,学者如归,四方风靡。于是晦者明,聪者通大小之机,无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于名,乃辞其交游,去其弟子而求于寂寞之滨,得然而不蔽翳,四顾若失,莫知其乡。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于烟云,仿佛之间,遂造而揖之。法师引予并席而坐,相视而笑,徐曰,子胡来,予曰,愿有观焉。法师曰,子固观矣,而又将奚观。予笑曰,然。法师命予入由照阁经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窥其制,则圆盖而方址。予谒之曰,夫释子之寝,或为方丈,或为圆庐。而是庵也,胡为而然哉?法师曰,子既得之矣!虽然试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浑论周遍非方非圆,而能成方圆者也!形而下者,或得之方,或得之圆,或兼斯斯者,而不能无悖者也,大至于天地,近止乎一身,无不然。故天得之则运而无积,地得之则静而无变,是以天圆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间,则首足具二者之形矣。盖宇宙虽大,不离其内,秋毫虽小,待之成体(身本),故凡有貌象声色者,无巨细,无古今,皆不能出于方圆之内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虽然此游于方之内者也,至于吾佛亦如之,使吾党祝发以圆其顶,坏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烦恼尽而理体(身本)圆,定慧修也德相显也。盖溺于理而不达于事,迷于事而不明于理者,皆不可谓之沙门,先王以制礼乐为衣裳,至于舟车器械宫室之为,皆则而象之。故儒夫冠圆,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虽能理事一如向无异观者,其真沙门欤意!人之处乎覆载之内,陶乎教仕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于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为是庵也,然则吾直以是为蘧庐尔,若夫以法性之圆,事相之方,而规矩一切则诸法同体而无自位,万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之不深。度而游乎无端之纪,则是庵也,为无相之庵,而吾亦将以无所住焉!当是时也,子奚往而观乎理圆也,语方也,吾当忘言与之以无所观而观之,于是答然隐凡,予出,以法师之说授其门弟子,使记焉。元丰癸亥四月九日[ ]日峰守一记
不二作此文成过,予爱之因书。鹿门居士米元章 陶极刊
《方圆庵记》是米芾三十三岁时的书作,陶拯镌刻。据《金石萃编》记载, 原碑高五尺六寸五分, 广三尺五寸七分。凡十七行, 每行四十八九字。书法、摹刻应当作于同一时期, 即元丰六年。北宋元丰六年(1083) 四月九日, 释守一前往龙井方圆庵拜会辩才,两位法师围绕着方圆庵及庵名由来等话题, 古往今来, 海阔天空, 谈得十分投缘。为此,守一特撰《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以为此行之纪念。方圆庵因其外形为方趾圆盖而得名, 其寓意与中国传统的所谓“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以及“智欲圆而行欲方” (《淮南子·主术训》) 的经典处世哲学相契合,故引得无数文人趋之若鹜。方圆庵乃是辩才平日礼佛之居, 也是其会客之所。杨杰《方圆庵》诗云: “地方不中矩, 天圆不中规。方圆庵里叟, 高趣有谁知?”此庵在龙井一带颇为著名, 这里山水清嘉靓深, 后被称为“龙井八景”之一。守一在杭州期间, 与当时著名文人墨客尤其是米芾等人过从甚密。据《武林梵志》卷8记载: “元丰初,慧才律师授菩萨戒于南屏之雷峰, 方羯磨, 观音像腾宝焰, 映夺日灯。法真(即守一) 撰《证戒光记》, 命公(即米芾) 手书, 勒石寺中。公于幽居洞之左岩, 复摩崖书“琴台”二字。惜碑与字今俱不存。惟《龙井方圆庵碑记》尚在。”由此可知, 守一请米芾书写的碑文实际不止《方圆庵记》一种。《方圆庵记》是米芾早期所谓“集古字”时期之佳作, 书法腴润秀逸, 潇洒俊发, 有晋人风度。对才刚过而立之年的米芾而言, 实属难能。由此可见, 作者的确是一位早熟型的天赋极高的书法奇才。清李宗瀚跋《方圆庵记》拓本云: “此《方圆庵记》书于元丰六年癸亥,米芾才三十三岁, 正专学晋人之时, 所以运笔能控引王(献之) 、羊(欣) 。其他诸帖每以奇气掩其古法, 求如此逗露机缄者不多见也。”而大部分论者谓此作从集王《圣教序》出, 如沈鹏《米芾行书简论》说: “其结体与圆劲转折处很像《圣教序》。”此《方圆庵记》刻手陶拯在当时应属于名匠, 其刻工精良, 毕现真迹之神采, 细微之处丝丝入扣, 效果如同作者以笔蘸白垩(e)在漆板上挥写一般,完全表现出元章早期书法如狮子搏象、骏马斫(zhuo)阵般的神韵与气势。遗憾的是, 米芾所书原石久已亡佚。时至今日, 连旧时复刻本也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