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982 宋代 米芾 《向太后挽词帖》

2018-06-07 14:54:31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米芾《向太后挽词帖》,纸本,小字行楷,纵30.2厘米,横2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向太后挽词帖》是其五十一岁时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现存仅一件,即《向太后挽词》也。其实,亦系行楷。此物,以前未入过元、明、清三朝内府,以挽词犯忌讳也。”此《挽词》“本为端方所藏,后归景朴孙,又归袁珏生。袁去世后,转入鄞人周湘云手。闻与耶律楚材诗卷,均入故宫博物院矣”。

米芾一生对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也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书法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等都有深刻的领悟,这说明了米芾的书法在传统上是下了功夫的。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安定,后来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米芾少年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楷书基本功。

 

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十分罕见的。叶恭绰记《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词〉》载:“米元章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但现存仅一件,即《向太后挽词》也。其实,亦系行楷。”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自己独到的体会。其要求书法要“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即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在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能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释文: 
大行皇太后挽词 
余庆源真相,求贤佐 
裕陵。 
知几卷箔早, 
戡变叱 
龙升。 
静德群邪震, 
清心后世矜。 
大恩知欲报, 
圣孝已逾曾。 
右一。 
温厚同 
光献, 
刚廉法 
宝慈。拥扶乐推 
圣,照彻托公欺。南纪归忠魂, 
东朝足 
素规。 
仁明存 
旧幄,常似 
补天时。 
奉议郎充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管勾文字武骑尉赐绯鱼袋臣米芾上进。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