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081 宋代 陆游 《致仲躬侍郎尺牍》

2018-09-04 15:38:2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陆游《致仲躬侍郎尺牍》,纸本册页,行书,31.7 x 54.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淳熙八年(1181)的夏、秋之间,浙东一带水灾不断,造成严重的饥荒。当时陆游虽刚从江西解官,闲居浙东家中,对百姓生计相当忧虑。十二月时,陆游就曾写信给将前往处理赈灾事宜的朱熹,殷切地盼望他能尽早到来,舒解民困。而在翌年(1182)初,朱熹到任并前往婺(今属浙江金华)、衢等(今属浙江衢县)州视察灾情时,陆游便写这封信札给曾逮(信中的仲躬侍郎),一方面祝贺他升迁,一方面也寄望对方在朝廷能对当时浙东一带的水患尽点心力,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陆游一生忧国忧民,在书札诗歌中常能见到这些情感的流露。从这幅尺牍笔画的时而丰腴、时而瘦瘠,行列的敧侧、起伏,运笔的迅疾与徐缓等,人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陆游内心的焦虑与躁动。如此无意求工,却又能自然有情,相当不易。

 

原帖释文

 游顿首再拜上启。仲躬侍郎老兄台座。拜违言侍。又复累月。驰仰无俄顷忘。顾以野处穷僻。距京国不三驿。邈如万里。虽闻号召登用。皆不能以时修庆。惟有愧耳。东人流殍满野。今距麦秋尚百日。奈何如仆辈。既忧饿死又畏剽劫。日夜凛凛。而霪雨复未止。所谓夌又已堕可忧境中矣。朱元晦出衢婺未还。此公寝食在职事。但恐儒生素非所讲。又钱粟有限。事柄不颛。亦未可责其必能活此人也。游去台评岁尚两月。庙堂闻亦哀其穷。然赋予至薄。斗升之禄。亦未知竟何如。日望公共政如望岁也。无阶参省。所冀以时崇护。即庆延登。不宣。游顿首再拜上启。正月十六日。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不倦,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他始终坚持抗金恢复中原,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