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149 宋代 虚堂智愚 《法语》

2018-10-21 09:55:2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虚堂智愚《法语》,纸本,行书,28.5×70.0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松平直亮氏寄赠)。

这幅墨迹是虚堂智愚禅师在八十岁左右时,写给“日本照禅者”的法语(照禅者指学习禅宗的和尚,法语则是讲解佛法的文章)。

 虚堂智愚(1185-1269),南宋高僧,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宁波象山,《四明茶韵》、《宁波:海上茶路起航地》两书均误为鄞州)人。16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先后在奉化雪窦寺、镇江金山寺、嘉兴兴圣寺、报恩光孝寺、庆元府(宁波)显孝寺、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庆元府(宁波)阿育王山广利寺、临安府净慈寺等地修行、住持。度宗咸淳元年(1265)秋,奉御旨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为该寺第40代住持。咸淳五年(1269)卒,年85。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10卷,收入《续臧经》,为临济宗的重要语录,集录虚堂智愚的法语、偈颂、诗文。咸淳十年(1274)十月十一日,庆元府清凉禅寺住持法云禅师撰有《虚堂智愚禅师行状》。

  虚堂智愚(1185-1269)是活跃于南宋时代的一位禅僧。曾历任诸多寺庙之住持,晚年成为径山万寿寺第四十代住持,是临济宗松源派之高僧,许多日本僧人也拜在其门下。

 

  这幅墨迹是虚堂智愚禅师在八十岁左右时,写给「日本照禅者」的法语(照禅者指学习禅宗的和尚,法语则是讲解佛法的文章)。一般认为,「日本照禅者」实际上是指镰仓净智寺禅僧无象静照。无象静照曾于公元一二六二年拜访虚堂智愚,并于公元一二六五年返回日本,其后成为京都佛心寺的开山祖师。

 

  另外,承领过虚堂智愚禅师之印可(印可指禅宗认可修行者的参悟并允其嗣法的证明)而回到日本的还有南浦绍明禅师,后来成为京都大德寺、妙心寺两派禅宗的直系祖师。由于大德寺和茶道关系密切,因此虚堂智愚禅师的墨迹极受历代茶道家所宝重。

 

  本件曾由堺市富商兼茶道家武野绍鸥氏所珍藏,后为京都富商大文字屋所得。但是,宽永十四年(公元1637年)发生该家佣人自锁于仓库,将这件墨迹切断,最后自杀的事件。此后,即被称为「破虚堂」。后来,以茶道家名世的松江藩主松平不昧得之,长期以来一直收藏于云州松平家。

 

  【墨宝赏析】

  法语(破虚堂)是日本留学僧、京都佛心寺开山祖无象静照,向虚堂求字时所写,内容如下: 世路多峨险,无思不研穷。平生见诸老,今日自成翁。认字眼犹绽,交谭耳尚聋。信天行直道,休问马牛风。日本照禅者欲得数字,径以述怀赠之。虚堂叟智愚书。

 

  虚堂应日本留学僧照禅者之请,写下了这首五言诗偈墨迹。照禅者是入宋学禅的无象静照。无象静照是当政者北条时赖的近亲,于南宋宝拓元年(1253)入宋,随明州阿育王寺虚堂学法,但最后在同属松源派的石溪心月(掩室善开的法嗣)会下参学得法。与东渡僧大休正念为同门,属虚堂的法侄。于咸淳元年(1265)归东,在镰仓净智寺作为第四代住持入住,后又在京都开创佛心寺,成为日本临济宗法海派的开山祖师。因此可知此墨迹是虚堂在入住径山之前(咸淳元年8月,1265)、亦即七十岁以后在阿育王寺(宝祐4年1256一景定元年1260)、柏岩慧照寺(景定元年1260一4年1263)或杭州净慈寺(景定5年,1264)任住持时期的墨迹。

 

  法语(破虚堂)先为茶人武野绍鸥收藏,之所以被称为“破残虚堂”,相传在江户初期,该墨迹为京都豪商大文字屋藤五郎所有。该墨迹最初见于弘治三年(1557)4月藤五郎主办的茶会中所使用的挂轴,载于大文字屋茶道书《松屋会记》。此后,在藤五郎后代举办的重要茶会记录中多次出现,《松屋会记》还详细地记述了该墨迹的内容及装裱等情况。宽永十四年(1637),到了大文字屋宗味时,家里的一位叫八兵卫的佣人,因有牢骚,躲藏到书库里,将藏品肆意破坏,包括此墨迹也被他撕破了。这便是茶道中将此墨迹唤作“撕破了的虚堂”的来由。

 

  虚堂晚年的墨迹,与壮年时期黄庭坚书风的《虎丘十詠》诗卷墨迹相比较,在书风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字里行间还能隐见学过黄字的踪迹,但己形成了他比较强的个性。尤其是在用笔上,刻意在撇画上驱力上翻和在折笔上不加停顿地写成弧形是很突出的写法。如“不”、“研”、“老”、“今”、“天”、“休”、“本”等字的撇画,极力将笔送到,然后往上翻转。如“日”、“风”、“者”、“书”等字的弧线型用笔,是虚堂晚年墨迹的用笔和造型特征。这种用笔特征虽予人以较强的印象,但是以书法的本流来看,很难说是好手笔,不过笔者认为虚堂作为一个禅门巨匠,他的墨迹的表达方式是不同于世间书法家的,他以深奥的禅意和严谨的禅修为根基,独创了他笔锋锐利、挥毫峻迫的书风。日本茶道本着尊崇禅宗精神的宗旨,是将虚堂墨迹与世间所有的书迹(茶人称为“俗笔”者)区别看待的。

 

  因此单以书法艺术来衡量禅宗墨迹,在日本书道和茶道的审美观里,是决不容许的。这种“破格”的表现和其宗教哲学内涵,正是日本书道和茶道所推崇的精神境界。此墨迹先为茶人武野绍鸥收藏,后转至京都豪商大文字屋荣清掌中,最后归为云州藩主松平不昧(1751一1818)所有,于昭和13年(1938)松平家将之赠送给帝室博物馆,现继为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被指定为国宝级文物。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