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215 元代 赵孟頫 《后赤壁赋》

2018-11-27 09:54:3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赵孟頫《后赤壁赋》。纸本,册装,共11开21页,每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子昂。”辛丑为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时赵孟頫48岁。这里仅选《后赤壁赋》部分。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前后赤壁赋》又称《赤壁二赋帖》。此帖是应人之约而书的一件行书作品。全帖共书八十一行,其中《赤壁赋》四十六行、《后赤壁赋》三十二行,署款三行。根据署款中的“大德辛书刊丑正月八日”来看,书后时间应是元世祖大德五年,即公元一三〇一年。也就是说此帖是赵孟頫四十八岁所书。前后二赋虽为同时所书,但风格稍异。前赋用笔提按起伏跳动较大,笔道刚劲而略显生涩。后赋用笔温润洒脱,气定神宋,笔道沉实而稍感圆熟。通观全帖,笔力遒劲,挥洒自如。细瘦处如画沙印泥,沉厚处若绵中裹铁。快捷处牵丝映带可陆断犀象,舒缓处雍容端庄若雅士临风。通篇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堪称元代书法宗师赵孟頫楷书奇珍。

 

 赵孟烦由于旧王孙的身份,始终不能摆脱内心的抑郁和黯然,常为进退之身不由己而苦恼,于是笔墨世界成了他的一方净土。其特定的人生观又形成了其特殊的艺术观——极阴阳而融太和,书艺呈现出一派温润中和之气。他始终用一种“中和”的态度去取法经典。他将钟繇质朴沉厚、羲之潇洒蕴藉、献之恣肆流丽、北海崛傲欹侧、东坡放逸沉雄、米芾狣达奇险皆汇入笔底,取法其突出微妙处,华丽而不乏骨力,流美而不甜腻。正是基于深厚的功力、丰富的学养、高雅的气质,造就了赵孟頫遒媚秀逸、风骨内含、结体严整、笔法圆熟的书风。

 

 元代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复古为创新的时代,元代诸家以唐人楷书法为基础,极力规模二晋,形成了一代风气。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以其雄才大略,广交有才识的汉人,从各方面发现人才,并力图恢复旧有的体制而略更张,尽管他在文化与思想上比较开放,但在军政、财权和殿试录用人才等方面即对汉人严加限制,于是有识之士既不能在仕途上谋取功利,仍转趋于文艺,在书法领域中赵孟頫就是一个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后赤壁赋》[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 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山旁]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 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子昂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