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275 元代 黄溍 跋朱熹《城南倡和诗卷》

2018-12-29 14:49:13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黄溍跋朱熹《城南倡和诗卷》,楷书,故宫博物院藏。 

黄溍(1277-1357),元代文学家。字文晋,又字晋卿。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位金华市东北)人。仁宗延佑间进士,任台州宁海县丞,累擢侍讲学士知制诰等职。生平好学,博览群书,议论精要,其文布置谨严,援据切洽,在朝中挺然自立,不附于权贵,时人称其为清风高节,如冰壶三尺,纤尘不污。著作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7卷,《日损斋笔记》1卷,《黄文献集》10卷。他在书法方面造诣颇深。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现存他的书法有:《与德懋书贴》、《免颖贴》、《跋兰亭图》。著有《日损斋稿》、《义乌志》及笔记等。今存《黄学士文集》四十三卷,卒谥文献。

此卷为朱熹早年书法,笔势迅疾,无意求工,而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规矩,韵度润逸,苍逸可喜,是朱熹书法代表作。为清宫旧藏。

本幅钤“朱熹之印”。钤“孙承泽印”、“颛庵”、“王剡之印”、“王藻儒收藏图书”等鉴藏印及嘉庆、宣统内府诸玺。卷后有明司马垔跋,另纸元干文传、黄溍、干渊,明李东阳、吴宽、周木、陆简、何乔新、董越、李士实、张元祯、费宏诸家题跋。引首李东阳篆书“晦翁手泽”,前隔水孙承泽标题“元晦夫子手泽”。

 

倡和诗是朱熹“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敬夫即张拭。《一统志》载:“张拭(号南轩),广汉人。绍兴时随父浚以观文殿大学士之潭州,因寓湖南。时胡五峰(宏)讲学衡山,拭往谒,师事之。归筑城南书院于妙高峰,以居学者。乾道中,朱子闻先生的胡氏学,于长沙访闻焉。”本诗创作年代,按《朱子年谱》记载,徐邦达先生考:“朱熹访张拭于潭州,在乾道三年八月,游历城南盛景,与张拭应酬唱和诗很多。此二十咏定在游潭后所作,写的时间大概相去不远。”据此定为“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38岁。”

 

此卷为朱熹早年书法,笔势迅疾,无意求工,而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规矩,韵度润逸,苍逸可喜,是朱熹书法代表作。为清宫旧藏。

明朱存理《铁网珊瑚》、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三编》等书著录。

 

朱熹(生于公元1130——死于公元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 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尤溪(今属福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进士出身,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因反对秦桧妥协而出知饶州,未至而卒。

 

本幅钤“朱熹之印”。钤“孙承泽印”、“颛庵”、“王剡之印”、“王藻儒收藏图书”等鉴藏印及嘉庆、宣统内府诸玺。卷后有明司马垔跋,另纸元干文传、黄溍、干渊,明李东阳、吴宽、周木、陆简、何乔新、董越、李士实、张元祯、费宏诸家题跋。引首李东阳篆书“晦翁手泽”,前隔水孙承泽标题“元晦夫子手泽”。

倡和诗是朱熹“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敬夫即张栻。《一统志》载:“张栻(号南轩),广汉人。绍兴时随父浚以观文殿大学士之潭州,因寓湖南。时胡五峰(宏)讲学衡山,栻往谒,师事之。归筑城南书院于妙高峰,以居学者。乾道中,朱子闻先生的胡氏学,于长沙访闻焉。”本诗创作年代,按《朱子年谱》记载,徐邦达先生考:“朱熹访张栻于潭州,在乾道三年八月,游历城南盛景,与张栻应酬唱和诗很多。此二十咏定在游潭后所作,写的时间大概相去不远。”据此定为“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38岁。”

明朱存理《铁网珊瑚》、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三编》等书著录。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