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082 清 丁观鹏 2
【年代】清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33厘米,横1635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
《法界源流图》又名《千佛图》。此卷用工笔重彩大描金法,画佛界诸形象,有卫护神、观音、禅宗六祖、十八罗汉及各种佛会。场面宏大,人物繁多,洋洋大观。原本为宋代大理国描工张胜温所画(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乾隆认为原件诸神祗错讹不伦,于是聘章嘉国师为顾问,对该画进行整理,命丁观鹏将首尾部分摹成《蛮王礼佛图》,中间部分为《法界源流图》。此卷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用笔细致非凡,设色浓丽,端庄典雅,为其精心杰作。
《秘殿珠林续编》、《国朝院画录》著录。
1180年(南宋末年),最初由画工张胜温绘成《大理国梵像卷》。此画经历宋、元、明、清五百余年,多次改画,至清乾隆1767年,由丁观鹏最终完成。
《法界源流图》分大三部分:1、规模——十界仪像再现;2、卷首——乾隆皇帝御识;3、卷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界源流图》堪称佛教图像学百科全书。图像细分九部分内容:1、护法天王与神龙八部;2、观世音;3、佛陀;4、菩萨与佛母;5、十八罗汉;6、禅宗六祖;7、药师琉璃光佛;8、护法神;9、帝释、梵王和舍利宝塔。
其艺术价值堪与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媲美,被誉为世界“佛文化、绘画“艺术颠峰之作,世界无价之宝。
丁观鹏,清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画家,北京人。擅长画道释人物,也善画山水。绘有《乾隆洗象图》。其弟丁观鹤与金昆、吴桂、程志道、程梁、卢湛等六位画家在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合作完成了《大阅图》四卷。
《法界源流图卷》是丁观鹏奉乾隆之命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所画。他将宋代大理国的描工张胜温所画的《梵像图》摹成两卷,第一卷名为《蛮王礼佛图》,第二卷为《法界源流图卷》。这里论述的便是第二卷作品中的局部(见图)。
纵观此图,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气势磅礴。内容主要描绘的是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法会、禅宗六祖和十八罗汉等形象。每个人物无论从装束、姿态、大小还是表情上都各具特色。佛祖释迦牟尼居于画面的中心,他坐卧于佛案上,身穿宽大的佛袍,面向观者,代表着佛界的最高权威。他神态平和而威严,似乎世间的一些都在其掌控之中。
他身后的佛光照亮了天地万物,作者巧妙地运用放射性的波纹线条来表现背景,正好与佛光的发射性结合起来。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些线条穿过树木,透过腾腾的云气,一直延展下去,也许正在向世人暗示佛法的无边。周围人物各居两边,有的为侧面,有的为正面;有的呈坐姿,有的呈立姿;有的宽袍长衣,佛带飘逸,有的袒胸露腹,盔甲满身;有的面容俊逸,温和慈善,有的瞠目立眉,叱咤狰狞。表现手法真是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变化,他们都是聚集在佛祖身边,手拿法器,各居其位,时刻待命。观此景象也许你会感受到一种无穷的力量在感召着你,那普照的佛光会一直射进你的心中,与你的心灵产生一种完美的契合。
此画为横幅巨制,布局谨严饱满。在构图方式和人物设置上,除了微小的部分有些变化之外,整体气势冲和一致,甚至有的地方比原作更加集中,用笔更为健劲有力。比如图中以释迦牟尼为中心,运用对称的构图方法,把众多人物分别聚集两边,彼此又自有其序,既有连续性,又有独立性,这就是虽然人物繁多但无一点杂乱之感的原因。尽管人物姿态各异,但总的来说都是朝向画面中心的佛祖,使得画面充满着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技法上,此卷以重设色大描金的方法画成。运用刚劲有力的“细铁线”,人物形体准确,神态生动。设色浓丽,金碧辉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绘画才能。
丁观鹏(生卒年月不详),顺天(今北京)人,雍正时供奉内廷,善画道释、人物和山水,画风工整细致,乾隆十九年仿过顾恺之的《洛神赋》。
【名称】清 丁观鹏 乾隆帝是一是二图轴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76.5厘米,横147.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御笔题清人画《是一是二图》横幅。
【名称】清 丁观鹏 太族始和图
【年代】清代
【简介】纸本设色,90×54.5厘米。故宫藏品。
此乃画家新春试笔之作,画中因而洋溢着喜悦欢快之情。祥云低垂,青山点翠。远山之崇俊,更显市镇之繁华。
戏台商铺,骡马车旅,喧嚣吆喝之声似在耳畔;屋宇鳞次栉比,人物衣着鲜亮,一派富庶景象。近景的描绘,
尽展画家的高深造诣。其飞檐画栋、横廊阶梯,以及一切陈设,无不逼真肖似。一静一动,趣味横生。
【名称】清 丁观鹏 宫妃话宠图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107.。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称】清 丁观鹏 弘历洗象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没色,纵132.3厘米,横6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乾隆皇帝行乐生活的一个场面。画中乾隆扮作普贤菩萨,高坐莲座。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
两旁。几位僧侣仆人正在洗刷一头白象,准备搭上毛毡锦垫,以供“菩萨”骑用。画下三位僧人,一位正在清扫,
另二位正在传接经书,欲呈献皇帝。画面取云雾缥缈、山泉粼粼、木石山花骨秀清逸之处为背景,突出仙界
气氛。人物衣褶皆用战笔流水描,宛转卷曲,古拙奇趣。人物面部用淡色晕染,富有体积感,尤其乾隆的面部,
更具有写实的意味。此画将乾隆喻作法力无边、救苦渡难的菩萨,其主旨不言而喻。
【名称】清 丁观鹏 无量寿佛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瓷青纸金画,纵99.3厘米,横61.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虽题为无量寿佛图,其实应为如来佛图。用金粉画佛像,面容慈祥,头现佛光,以示功德无量。祥云朵朵,
周围站立四大金刚及佛祖两大弟子伽叶、阿难,前有女信徒合掌跪拜,旁立哼、哈二将。线条工细,佛像脸部、
手部及莲座,均用晕染法,显出明暗凹凸之感。衣纹流畅,形象各异。
丁观鹏(?-1771后),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胡敬《国朝院画录》谓:“观鹏克传家学。”工道释、人物,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曾为《圣制诗》初集、二集、三集之多幅画卷题诗。在宫廷画院五十年左右,作品近二百件。传世作品有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法界源流图》卷,纵33厘米,横1635厘米,该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金设色,精细绚丽,为中国佛教艺术瑰宝、世界佛教艺术明珠,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乾隆十三年(1748)作《乞巧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二十六年(1761)作《无量寿佛图》轴、《宝相观音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三十五年(1770)八月作《说法图》轴藏西柏林民俗博物馆。弟丁观鹤,亦供奉内廷,工人物。
丁观鹏擅长画道释人物,也善画山水。曾与弟弟观鹤同供奉于南熏殿。他的画作清宫收藏很多。与陈枚等六家合作《庆丰图》卷,《太平春市图》卷,与陈枚、孙硝合作《丹台春晓图》卷等,均辑入《石渠宝笈》。传世作品有:《摹宋人雪渔图》和《仿韩 七子过关图》,均辑入《中国历代名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