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109 清 樊圻 2
他的仕女画有幽闲静逸之致,山水画取法董源、巨染和尚以及刘松年,用笔工细,皴法细密,特别是他画的山坡,山顶,大多被画家处理得比较伸张,似乎像一把撑开的伞,泥古的因素较少,画风清雅而且能自成风貌。传世作品有:《江浦风帆图》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柳溪渔乐图》卷,藏故宫博物院﹔《雪景山水图》轴,藏上海博物馆﹔《春山策杖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山径骑驴图》轴,藏中国美朮馆﹔《胡茄十八拍图》册(18页),藏首都博物馆。
“金陵八大家”是明末清初的一个人气绘画组合,成员分别是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明末清初的南京画坛出现了一支引人注目的画派,一般认为以龚贤、樊圻为首的八位画家代表了这一流派的骨干力量,与高岑、邹吉、吴宏、叶欣、胡慥、谢荪被称为“金陵八家”。金陵八家都居住往来于江淮一带。在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变革中,他们避世隐居,以书画为生,以诗画自娱,在作品中发表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艺术主张。金陵八家的画法主要继承了五代、两宋时期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变化。他们的艺术创作不受摹古之风的影响,能从生活经历和自然环境中得到启示,作品的写实性较强。
他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山水取法董、巨、黄、王和刘松年诸家,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劲秀清雅。山水、人物、花卉,无不极妙。工铎尝题其小景云: “是古人笔,不是时派。时派即钟谭诗也。”小印模糊,误视会公为洽公,圻后即以洽公行,咸知己也。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作春山策杖图,时年七十九。
1清 樊圻 江干风雨图
立轴,纸本,水墨,设色,纵146厘米,横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江岸山峦层叠,树木繁茂,随风招展,山麓下树丛间,屋舍庭院错列,江水荡波,渔船往来,道上行人马匹,神形俱足,别有风致,一派江南水村的美景。布局精巧,用笔工整严谨而简练准确,设色明快而绚丽,尽现江南水景风光。
2清 樊圻 秋山萧寺图
立轴,纸本,设色,纵144厘米,横70.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画山峰雄伟,有秋瀑涧水缓流,孤塔耸立,寺院深藏,山间林木,枯枝萧叶。溪水板桥上,高人隐士曳杖而立,侧首面山。山道曲径通幽处,正是庙宇寺院。此幅风格高爽,穆然恬静。
3 清 樊圻 柳溪渔乐图1
4 清 樊圻 柳溪渔乐图2
5 清 樊圻 柳溪渔乐图3
6 清 樊圻 柳溪渔乐图4
长卷,绢本,设色,纵28.6厘米,横16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江南水村,起首作河渚深处两岸陂陀夹行,柳树丛中房舍掩映。随着柳树展开,坡堤逶迤入水,渔舟系泊岸边。水面逐渐开阔,柳堤村舍渐远,直至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此幅取景简洁,但突出主题;用笔工整严谨,简练准确。全幅充满生活气息。
7 清 樊圻 吴宏 寇湄像图
立轴,纸木,水墨,纵79.3厘米,横60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樊圻白描肖像,吴宏补景。寇湄,宇白门,为明末清初金陵秦淮名妓,善鼓琴,能度曲,工画兰竹。此肖像画其浓妆安坐,娟娟秀美,穆然恬静。细草参差,绿水无波,一派幽逸景致,静穆中又寓勃勃生机,与人物的处境、身份、仪表密相呼应,是中国传统肖像的佳作。
8 清 樊圻 山水图1
9 清 樊圻 山水图2
10 清 樊圻 山水图3
11 清 樊圻 山水图4
册页,绢本,设色,纵13.1厘米,横22.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气格高爽,肃穆恬静。画山石用小斧劈皴,渲染轻清。各图或深远,或高远,或平远,或山石环抱,或宾主相揖,或开嶂拘镍;水则或垂石隐泉,或云流泉断,池馆廊庑,平居四列;河房茅亭,钟鼓楼台,巨舰江船,气息宛然。雨湿江南,云雾蒸腾的夏景;蟹爪纠结, 山峦湛凝,村落恬静的冬景;桃花盛开,山石岐岐,醉泉珠溅的春景;石壁高耸,远帆隐约的秋景。画来都合乎自然之理,得烟云飘渺之趣。此处选四页。
12 樊圻 1649年作 山中小筑 立轴
款识:己丑初秋,金陵樊圻画。
钤印:圻、会公
13 樊圻 采药图 立轴
钤印:樊圻、会公
题识:樊圻画。
签条:樊会公墨笔人物精品。龄孙收藏。
14 樊圻 枯木欲春 镜心
钤印:[樊][圻]
收藏印:[运百甓斋]
15 樊圻 绢本仕女 单片
16 樊圻 行旅图 立轴 36.5×43cm
17 樊圻 松 立轴
18 樊圻 1673年作 寒林暮归 立轴
款识:癸丑菊月鍾卿樊圻写。
钤印:[樊圻之印] [字会公]
19 清 樊圻 牡丹图
立轴,绢本,设色,纵168.4厘米,横46.4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画写高低两丛牡丹,中间立一奇石。画面布置灵动飞扬,呈曲线变化。牡丹以淡墨双钩,施以淡彩渲染,有“没骨”之韵。叶片描画活泼,设笔工整。以淡墨晕染,结合皴笔,体现出奇石秀逸、坚实之感。工中带写,典雅高贵。
20 清 樊圻 堂上祝寿图
立轴,金笺纸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6厘米。青岛市博物馆藏。
此图写花苑池边,海棠花枝干上立两鸟,似在嬉戏,极有生气。鸟的描绘很精细,笔法工整,造型准确生动,颇得黄筌之法。海棠花下,有玫瑰花、草花和一倒立奇石,石头用小斧劈皴擦,积墨深厚。层 次分明,质感坚实。玫瑰以淡墨双钩,填入粉彩。兼施“没骨”法,以粉色在泥金底上作海棠花,使画面增添了一种秀润明丽之感。
21 樊圻 山水 立轴
22 樊圻 山水 立轴
23 樊圻 山水 立轴
24 樊圻 山水 立轴
25 樊圻 癸亥(1683年)作 山水 立轴
26 樊圻 山水 册页(八开)
27 樊圻 1657年作 山水 册页(八开)
28 樊圻 山水 四屏
29 《清樊圻岁寒三友图》
现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纵88厘米,横57厘米
樊圻的这件岁寒三友描绘的是水仙,梅与山茶。梅枝以墨线钩勒,染以赭石,略加点苔。梅花及水仙以白描手法绘出,清丽动人。山茶及水仙叶丛以没骨之法写出,柔和润泽。中间奇石以积墨法渲染而成,厚实凝重,不以线勾,却以留白做线勾画形状层次,脱俗绝伦。画面韵雅气清,显“三友”之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