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323 元代 袁桷 《跋王庭筠幽竹枯槎图》
袁桷(1266-1327),字伯长,鄞县人,起为丽泽书院山长。元大德初年(公元1297年),被荐举担任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又拜侍讲学士。他奉旨修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增添了许多治国安邦的道理。元英宗对袁桷的博学十分赏识,又命他撰述宋、辽、金史。泰定初年(公元1324年),袁桷辞职回归故里。
袁桷一生著作甚丰,有《易说》、《春秋说》、《五朝实录》、《延祐四明志》、《仁宗实录》、《读书记》、《清容居士集》传世。
袁桷书法从晋、唐中来,尤得力于柳公权、米芾,遒媚劲健,顿挫分明。存世书迹有《同日分涂帖》、《旧岁北归帖》。
袁桷(1266-1327),元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始从戴表元学,后师事王应麟,以能文名。20岁以茂才异等举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元年(1297),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祭社,进郊祀十议,多被采纳。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代遗书,以作日后编三史的史料。延祐年间(1314-1319),迁侍制,任集贤直学士,未几任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至治元年(1321)迁侍讲学士,参与纂修累朝学录,泰定元年(1324)辞归。卒赠中奉大夫、江浙中书省参政,封陈留郡公,谥文清。
在朝20余年,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文章博硕,诗亦俊逸。工书法,存世书迹有《同日分涂帖》、《旧岁北归帖》。对音乐亦有造诣,著有《琴述》。另著有《易说》、《春秋说》、《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志》等10余种。《延祐四明志》考核精审,为宋元四明六志之一。
曾抨击当时国学和江南学校,鄙弃刑狱、簿书、金谷、户口等实际吏事,“教法止于《四书》”。主张采唐制, “五经各立博士,俾之专治一经,互为问难,以 尽其义” (《清容居士集·国学议》)。另效仿宋胡瑗立治事斋,讲习礼乐、刑政、兵农、漕运、河渠等经济之学。提出读书要力避“博而寡要”、“劳而无成”、“欲速而过高”以及“好学为文未能蓄其本”等“五失”(《袁氏新书目序》)。提倡为学用志要一,用力要专,精于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