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354 元代 康里巎巙 《临王羲之十七帖》

2019-02-15 19:33:5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康里巎巎草书《临王羲之十七帖》,淡蓝色纸本,两开册页,纵28.5cm,横42.6cm、48.8cm,故宫博物院藏。节临晋代王羲之草书手札《十七帖》中的五帖,是在摹临与意临之间。字体修长,笔画遒媚,转折流便,技艺娴熟,于迅疾的书写中既体现出王羲之草书的秀媚洒脱,又不失临者本人的稳健风格。帖前楷书题签“康里承旨巎”,无题跋。

 

此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

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一一。(后楷书小字)去岁在上都时所临,殊未能得其万一耳。康里巎记。

下钤“子山”朱文印。鉴藏印钤清宋犖“宋犖审定”一方。

 

巎巎之仕履、生卒,《元史》卷一四三〈巎巎传〉:"巎巎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长袭宿卫"。"始授承直郎、集贤待制,迁兵部郎中,转秘书监丞"。"改同佥太常礼仪院事,拜监察御史,升河东廉访副使,未上,迁秘书太监,升侍仪使。寻擢中书右司郎中,迁集贤直学士,转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拜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迁领会同馆事,尚书,监群玉内司如故。寻兼经筵官,复除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未行,留为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仍兼经筵官,升侍书学士,同知经筵事。复升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知经筵事,除浙西亷访使,复留为大学士,知经筵事。寻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提调宣文阁、崇文监"。"既而,出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时中书平章阙员,近臣欲有所荐用,以言觇帝意。帝曰:平章已有其人,今行半途矣。近臣知帝意在巎巎,不复荐人。至京七日,感热,疾卒,实至正五年五月辛卯也,年五十一"出任"秘书监丞"、"秘书太监",分别在延佑七年七月、泰定二年八月。巎巎之授"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应在元统元年十一月。而"奎章阁侍书学士"之莅、"翰林学士承旨"之初莅,则分别在后至元元年十一月、至正二年七月之前。巎巎在官值得称道的"政绩",见有反对撤消"奎章阁学士院"和建议恢复科举、修三史以及行乡饮酒于国学、褒赠唐、宋贤士等。此外,他还曾在"南坡之变"以后,以在任"监察御史",与丁哈八失、许有壬等一起上书论列铁失等"逆党"罪恶。在顺帝索观图画时,巎巎进行了"因事制宜"的"讽谏"。

 

康里巎巎的字既有很深的功力,又有劲健清新、纯净洒脱的神韵。从王字起家,又吸收醉素、张颠的狂放,孙过庭《书谱》的俊秀,形成个人风格:行笔迅捷,线条极为流畅,字形较长,风姿疏展挺拔。自谓一日可写一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流畅是一种特殊的美,流畅而不浮滑,更显出康字的深厚功底。

 

康里巎巎博通群书,擅楷、行、草等书体,师法虞世南、王羲之,善以悬腕作书,行笔迅急,笔法遒媚,转折圆动,自《李白诗卷》成风格。他是个廉洁、正直的大臣,字也写得爽利干脆,用笔速度较快,往往在最后一笔用力一挑、或一顿,这样难免显得有些刻露-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俯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墨迹不多,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所写的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有墨迹《颜鲁公述张旭笔法记卷》、《谪龙说卷》、《柳宗元梓人传》、《临十七帖》等传世。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