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370 元代 冯子振 《虹月楼记卷》

2019-02-22 12:35:41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冯子振《虹月楼记卷》,纸本,33.4×320.8cm。上海博物馆藏。

 

《行草虹月楼记卷》是冯子振罕见的独立书法作品。此卷作于元泰定四年,为冯子振晚年自书七绝三首赠其友朱君璧之作。在元初赵孟頫、鲜于枢极力提倡追宗晋唐书风的复古风气下,他不为左右,而以黄庭坚为归。此卷书字体纵长欹侧,运笔劲挺,无抖擞之气,接近黄庭坚而较为拙直,自具一种拗执的格调。

 

释文:

五茸三泖之邦人物,皆有澄秀之意象。崐山州能为丹青绘于翎毛、窠石、僧佛、方仙、士女有朱君璧者,特标致整密,仿佛前古作者风韵。不至于蹇浅,不枵于浮艳,予于是喜而拈出之,使此声流行天壤间。当有达官贵人之赏识,进之秘书之直,则其黼皇猷而饰,国媸将无所不可,仍赠小诗。卢楞伽作阿罗汉,吴道玄拈自在观。笔墨分毫无俗气,至今名世与人看。 朱生年纪方青俊,况复胸中有秀妍。曾见东缣扫丹墨,便堪把玩诧天全。 昨日幅誊南海岸,珍珠璎珞六铢衣。普陀岩下慈悲相,劫劫尘尘最上机。年愈增添画愈精,工夫至到笔英英。更教江海精神濯,从此声名老更成。 泰定丁卯腊立明年春日,海粟老人赠,并书于多梅楼。

 

 

冯子振(1251—1348)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洲客,元代散曲家、诗人、书法家。湘乡(今属湖南省)人,一说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冯氏族谱》又载其生于宝祐元年(1253)。

 

自幼“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读”。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47岁登进士第,人称“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侍制,以“轮番值日,以备顾问”;继授承侍郎,连任保宁、彰德节度使。晚年归里著述。谥文简。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为人博闻强记而才气横溢;文思敏捷,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以文章称雄天下。

 

一生性豪嗜酒,每于酒酣耳热之际,诗兴大发,伏案即作,不论案存纸张多少,必一气写完而后止。《元史·儒学传》谓:“天台陈孚其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凿。攸州冯子振其毫俊与孚略同,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子振于天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涧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著有《居庸赋》,首尾五千言,雄浑正大,闳衔钜丽。后学称颂:“海粟冯公,下笔一挥万言,少亦不下千言,真一世之雄”。扬州《汉寿亭祠碑记》,由苏昌龄起句,冯子振脱草,赵孟頫书写,后世誉为“三绝”。

 

冯子振曾赴浙江吴兴访赵孟頫,饮酒中偶尔得见赵所作一幅梅花诗画,即执笔赋诗,写成《忆梅》《梦梅》《友梅》《寄梅》等一百首,内有“家是江南友是兰,梅花于我最相欢;人生离合阕友谊,珍重清春为岁寒”之句,一时烩炙人口。他同高僧中峰共析此作,到钱塘时,中峰也乘兴步韵写成咏梅一百首。赵孟頫读后,赞赏不已,题为《百梅双咏》,托人刻印发行。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