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520 明 于谦 《镇河铁犀铭》

2019-05-09 10:52:0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于谦书法《镇河铁犀铭》。镇河铁犀图,铭文在铁犀身上。

黄河在开封的肆意泛滥,使得自金代以来多少富饶土地毁于朝夕,百姓们在开封南郊的古吹台修建禹王庙以求神灵庇佑洪水的退去。然而,明正统11年,一个人的到来像是应了百姓的祈愿,他在开封治理黄河的事迹已经成为开封黄河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他就是那个“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传说有一天,于谦在黄河大堤上视察时遇见一位白发苍苍、愁眉不展的老人,勤政爱民的于谦赶忙走上前去问究竟。老人叹了口气说:“开封有两害,贪官和水怪。眼下贪官已除,水怪尚在,它经常在黄河里兴风作浪,百姓苦啊!怎么能不让人担心呢?”正愁于黄河河务的于谦急忙问:“您觉得这该怎么办才好呢?”老人意味深长地说:“天人合力,建筑高坝,请来铁犀。”于谦望向远方稍加思索,等回神再想详问老人时,老人已经不见了,看着空空如也的身旁,于谦大喜:“这是神仙在指点我啊!”他仔细思索起刚才老人的话,铁犀就是铁牛,牛属土,土能克水,铁属金,金生水,金为水母,母治子,牛亦识水性,可降水怪。“对!造铁犀除水患!”

于谦越想越兴奋,回到府中立即召集全城的铁匠,生火开炉,铸造了一头高2.04米,围长2.66米的独角铁犀。大家欢欣鼓舞地将铁犀运到护城堤上。铁犀坐南向北,面河而卧,通身乌黑,独角朝天,后背刻有于谦撰写的《镇河铁犀铭》:“百炼玄金,溶为金液。变幻灵犀,雄威赫奕。填御堤防,波涛永息。安若泰山,固若磐石。水怪潜形,冯夷敛迹。城府坚完,民无垫溺……”此后果然再无水灾发生,镇河铁犀成了百姓心中的神物,至今开封城郊东面还有一座以铁犀命名的村子,铁牛村。

于谦死后,开封百姓为了纪念他,在铁犀旁边建立了“庇民祠”。只是,现实由不得人们左右,“铁犀镇河”也只能是百姓美丽的愿望,于谦死后,开封又曾几度遭逢黄河的肆虐。“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几座城”的童谣如今还广泛流传在古城之中,千百年的喃喃私语、万千的美丽传说都随着黄沙深埋在开封城下。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