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634 明 王守仁 《与郑邦瑞尺牍》
嘉靖二年,王阳明五十二岁,在越。九月致葬龙山公於天柱峰,郑太夫人於徐山。四年,夫人诸氏卒,四月附葬於徐山。九月归姚省墓。这三通手札是王阳明对家裏琐事的一些安排。虽是家书,却写得自然随意又清楚明白,没有过於潦草的笔触,点画极有法度,各字独立,便於辨认识读。王阳明的许多书信都写得风神瀟洒, 一片神机流走,毫不做作,这与他的高度的文学修养分不开。信中的郑邦瑞是其外甥。
【释文】修理聖龜山廟時,我因外祖及二舅父分上特捨梁木,聽社享將我名字寫在梁上。此廟既係社享香火所關,何不及早赴縣陳告。直待項家承買了,然後來說此是享人自失了事機。我自來不曾替人作書入府縣,此是人人所知,可多多上覆。二舅母(切莫見怪)此廟既不係廢毀之數,社享自可具情告理,若享人肯備些價錢取贖,縣中想亦未必不聽也。汝大母病勢如舊,服藥全不效。承二舅母掛念,遣人來看,多謝多謝。陽明字寄寶一姪收看,社中享人亦可上覆他。 陽明字與鄭寶一官賢姪,汝祖母所投帳目可將文書逐一查出,與同去人照數討完,封送祖母收貯。不得輕易使費。此汝祖母再四叮囑之言,斷不可違。汝祖母因此帳目必欲回家,是我苦苦強留在此,汝可體悉此意,勿使我有誤汝祖母之罪乃可。家中凡事謹慎小心,女孫不久還差人來取,到此同住也,先說與知之。四月初三日,陽明字與列位賢弟姪同看。 向曾遣人迎接二舅母,因病體未平復,遂不敢強。今聞已盡安好,故特差人奉迎。書到即望將帶孫女來此同住。其王處親事,須到此商議。停當後然可許一應事務。我自有處,不必勞心也,不一一。陽明書致寶一姪收看,十月十六日。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更名为守仁,曾筑室于绍兴阳明洞中,世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今绍兴)人。明朝弘治进士,正德中任右佥部御史,左都御史。
王守仁是杰出的学者,也是著名哲学家,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提倡“心学”,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专心儒学,“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其学识影响巨大。著有《阳明全书》。王守仁善诗文,工书法,流传作品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书法多以行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