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643 明 王守仁 《题灌山小隐七言绝句》
【释文】一自移家入紫烟,深林住久遂忘年。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情风不用钱。守仁书。
正德九年(1514)王阳明四十三岁,在滁州。五月才回南京。在滁州期间,多有学者相聚讨论。本诗录自《南都诗四十七首》中的《题灌山小隐二绝》之一。诗中流露了淡泊自守的情怀。本幅草书写得洒脱奔放,笔势縈迥多变,多有连笔飞白,线条挺劲圆润,别有出尘之致。《王阳明全集》卷二十收。
正德九年(1514),王阳明已经从龙场回来了。出生入死,涅槃重生。在滁州、南京一带讲学,多有学者相聚讨论。本诗流露了“不动心”的状态,天高云淡。本幅草书笔势洒落,多有连笔飞白,气定神闲,了无拘束。事实上,他一年后就去巡抚南赣,刀光剑影,千军万马。依旧“不动心”。直如闲庭信步。
字伯安,初名云,更名为守仁.曾建舍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任兵部主事。因病告归后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讲学,创立书院,世称"阳明先生"。病愈后复职,正德时期因反对太监刘瑾遭廷杖,流放贵州。至刘瑾被诛,复官,封新建伯,世称"新建先生"。官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成。
王守仁是杰出的学者,也是著名哲学家,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提倡“心学”,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专心儒学,“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其学识影响巨大。著有《阳明全书》。工文章,善书法,书法多以行草为主,师法王羲之。流传作品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