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908 明 张弼 《怀素上人草书歌》

2019-12-02 10:57:41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明]张弼 草书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31.5×526cm 纸本 

钤印:东海翁(白) 
收藏印:竹朋鉴定(朱) 尊生馆(朱) 渔樵于江渚之上(白) 戴倍之家珍藏(朱) 李氏贤卿(朱) 吴郡朱氏(朱) 
说明:姚世阣跋

 

张弼的草书长卷《怀素上人草书歌》

题识:任华之作怀素草书歌。张汝弼书。

后纸:

1.姚世璠跋:东海先生以草圣盖一世,喜作擘窠大轴,素狂旭醉,震荡人心目。而此卷矮纸疏行,尤擅清丽,况歌中亦有关系处,先生风范如此。最后乃有东桥顾华玉、衡山文征仲文翰,有法,皆吴产也。语云“鲁无君子,斯焉取斯,深于是者,为之敛衽。”是卷虽遭逢不幸,犹喜字画完好,岂非冥冥之中有保全者乎?捡阅此卷,慨然有感,为题数行于后,敷善其尚宝之。康熙四年(1665年)冬,竹圃姚世璠识。 钤印:姚世璠印、清泉

2.黄君寔(b.1934)跋:东海先生狂草继武颠张醉素,怪伟跌宕,明成化、弘治间名播天下,远致外国,皆兼金购求其书。此卷书任华怀素草书歌,得诗意激发,尤为得心应手。笔法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欹疑坠石,瘦似枯藤,间杂章草,婉转舒徐,无怒张之习,真晚年合作也。卷后原有文衡山、顾华玉题跋,惜已佚失。晚清时,曾经大藏家李佐贤、戴培之所弆,足见流传有绪。余见传世东海书颇多,若此卷者可谓无憾矣。岁在戊子(2008年)秋八月,黄君寔题。 钤印:黄君寔印、山涛、松云馆

 

鉴藏印:奠生馆、渔樵于江渚之上、竹朋鉴定、李氏贤卿、戴培之家藏、吴郡朱氏、黄山涛鉴定(3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李佐贤》5印,362页;5印参见同书《戴植》44印,1546页)

 签条:张东海狂草任华怀素草书歌。 钤印:黄山涛、君寔

 

 怀素上人草书歌 朝代:唐代

作者:任华

原文:

 

吾常好奇。古来草圣无不知。岂不知右军与献之。虽有壮丽之骨。恨无狂逸之姿。中间张长史。独放荡而不羁。以颠为名。倾动于当时。张老颠、殊不颠。于怀素,颠乃是颠。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负颠狂之墨妙。有颠狂之逸才。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不可弭忘。骏马迎来坐中堂。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起。百杯以后才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数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欻若长鲸泼刺动海岛,翕若惊蛇戍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激射。速禄飒拉动檐隙。掷华岳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更有何处最可怜。褭褭枯藤万枝悬。拂秋水兮映秋天。或如丝。或如发。风吹欲绝又不绝。锋釯利如瓯治剑。劲直浑是并州铁。时复枯燥何褵褷。忽觉阴山突兀横翠微。中有古松错落一丈万。倒挂绝壁蹙枯枝。千魑魅兮万魍两。欲出不出何闪尸。又如瀚海日暮愁阴浓。忽晴跃出千黑龙。夭矫偃蹇乱入乎苍穹。飞砂走石满穷塞。万里飕飕西北风。狂僧有绝艺。非数仞高墙不足以逞其笔势。或逢花笺与绢素。凝神执笔守恒度。别有筋骨多情趣。霏霏微点春露。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又寄李白云:有时白日忽欲觉之。不觉起攘臂。任生知有君。君还知有任生未?盖雪车洛柱之祖鞭也。

 

按语:张弼,字汝弼,号东海,华亭人,明成化进士。善草书,王鏊称他:“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若龙蛇,欹如堕石,瘦如枯藤……世以为张颠复出也。”亦有称他“怪伟跌宕,震撼一世”者,都可见他在当时影响之大。此卷写唐任华所作《怀素草书歌》,洋洋洒洒,一鼓作气,信手而成。或如蛟龙盘空,腾挪夭矫;或如风入花丛,落英满地。张氏书,以迅疾得势,故每有失步处,此卷却无散漫轻率之病,是其佳作。

 

怀素(737~799年)的狂草书,不但享誉后世,在当时亦已倾动朝野,李白曾称赞他“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又以“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等诗句,赞美其草书的激扬挥洒。唐代著名的诗人如苏涣、戴叔伦等都有诗歌推许他在狂草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尤以任华的《怀素上人草书歌》最为特出。

任华,公元8世纪时人,活跃于唐玄宗时期,有《杂言寄李白》、《杂言寄杜拾遗》诗,与李白杜甫同时或稍晚。《怀素上人草书歌》通篇音韵铿锵,句法多变,三言、四言、五七言,缓急错落,随意所之,而且描写生动,使人如目睹怀素的狂草作品,跌荡纵横,动人心弦。此处介绍的手卷,乃明代张弼以狂草书录写,水墨纸本,淋漓酣畅,精彩动人,把任华诗中的境界、怀素草书的风貌及作书者本身对草书的狂热,结合在书法中,实为张氏传世作品中的颠峰之作。

张弼(1425~1487年)字汝弼,晚号东海翁,松江华亭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兵部员外郎,出守南安。工诗文,尤精草书。著有《鹤城》、《东海》二稿。

张弼的草书,以唐代张旭、怀素为楷模,亦是明初草书家欲改变元代自赵孟緁以来蕴藉清妍的书风,追求挥洒放纵的延续。他的一些作品,在张旭和怀素的狂草中加入章草笔意,在意念上与早期的宋克、俞和颇为相近。但他的许多作品,却又完全抛弃章草的用笔,在结构上以开合为主,笔意上则求快、求飘。所以祝允明曾说:“张公始者尚近前规,继而幡然飘肆,虽声光海宇,而知音叹骇”,认为张弼作品中的轻浮作态不可取。但张弼求新求变的改革性书风,却成为当时潮流的走向,学他的人很多,甚至海外之国亦购求其迹。其间必然地有了精粗优劣的差别。陈献章评张弼草书:“好到极处,俗到极处。”俗到极处四字,诚然是很大的贬词,但好到极处却又是非常的褒语了。董其昌一代书学宗匠,评张弼的《庆云堂帖》亦多赞美之辞:

世多推重其狂草,至祝希哲评书,独推其盛年之笔,当由未见翁之大全耳。今观此刻,众体毕备,若有意无意,或矜庄如礼法之士,或潇洒如餐霞之人。虽与希哲同学醉素,而狂怪怒张则希哲不免,翁无是也。

此卷书《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应是张弼传世最好的作品,它包含了张弼对僧怀素的钦敬,而且随着诗意的伸展,隐然把自己代入其中,成了诗中的主角。正如《自叙帖》是怀素草书一次淋漓尽致的表演,张弼亦借任华赞美怀素的诗句,把自己在狂草书上的成就尽情发挥。怀素耶,张弼耶,写到后来,明显有照花前后镜的狂喜了。  

张弼以狂草书录写,水墨纸本,淋漓酣畅,精彩动人,把任华诗中的境界、怀素草书的风貌及作书者本身对草书的狂热,结合在书法中,实为张氏传世作品中的颠峰之作。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