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965 明 文徵明 《兰亭序》墨迹四件
文徵明《兰亭序》墨迹四件
第 一 件 行书,纸本,纵二十九点二厘米,横一百二十点五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件书于明嘉靖戊午年春三月,时年书家已是八十有九。
第 二 件 书於嘉靖王寅年二月望日,时年书家七十三岁。此作纵26,6厘米,横112厘米,现藏於江苏省的南通博物苑。
第 三 件 书於嘉靖王寅年五月,与第二件书写时间仅隔三个月。此件纵24.2厘米,现藏於故宫博物院。
第 四 件 墨迹纵27厘米,无书写年月,现藏於婺源博物馆。应该说明的是,因此作无书写年月,有人判断这件墨迹并非文徵明书写。编者以为,此作无论真伪,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迹。
最后一次时年书家已时接近临终时的89岁了。我们给思友展示的就是这份年迈书写的《兰亭序》,从浓郁的翰墨情怀,和流畅的气息,直逼书圣。
公元1558年,也就是戍午年春三月望日,即明嘉靖三十七年,文徵明89岁时临写《兰亭序》,在作品结尾处,他非常自豪和满足地写到“征明时年八十有九”。我们知道,古代书家多长寿。久负盛名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欧阳询享年84岁,颜真卿是76岁,柳公权是88岁,明代大书法家、画家董其昌享年高达82岁。但是像明代文征明那样年接90了,还能布局自如、一笔不苟、气息流畅地临写《兰亭序》,实在是不多见了。文征明愈到晚年,火候纯熟,字里行间温文尔雅,法度精到,笔笔精到流畅,温润秀挺,刚中带柔,意态生动。89岁的他,忘却唐人五大摹本的痕迹,纯粹是用自己的笔意致敬《兰亭序》。
此卷书法气息流畅,作者对布局驾驭自如,在行笔过程中,提按精准,笔意行如流水,纵逸自如,苍劲而温润,在整饬中不失老辣,彰显出纯熟的艺术技巧和意趣。不难感受到文征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殿堂。何良俊评价道:“有见其《兰亭图》上写《兰亭序》,咄咄逼右军。此言真乃一语中的。”作品通篇纵29.2厘米,横120.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件书于明嘉靖戊午年春三月,时年书家已是89岁。写完此作品不久后,文徵明安静地离开了世界。
文征明(1470-1559),明代中期著名画家、书法家。画史上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文征明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为吴派中的第二位大家。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从正德(武宗朱厚照)到嘉靖(世宗朱厚焊)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他们有的根本不想做官,有的想做官而碰了壁,(如文征明一度入京做官,结果很不愉快),多过着高洁的生活,安于清贫。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不合时好而未被录取。54岁时由贡生被荐为翰林待诏。居官四年辞归。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力避与权贵交往,专力于诗文书画艺术30余年。享年90岁,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晚年声望极高。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山水画题材大多描写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形象与风度,完全摹仿赵孟俯。人物画师李公麟,远承古代传统,笔法工细流畅。文征明到晚年具有粗细两种风格,愈晚愈工。文征明一生穷究画理,用力实践,声誉卓著,与乃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长达50年之久。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一家后代和弟子中出成就者很多,如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名画家,弟子中出名的钱谷、陆师道、陆治、陈道复、居节、朱朗等,人材济济,形成一个绘画流派——“吴门画派”,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清代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