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272 元 刘贯道

2019-01-24 12:35:11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刘贯道(约1258-1336年),元代画家。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家贫性聪慧,自学成才。曾任御衣局使。擅道释、人物、山水、花竹、鸟兽,道释、人物师承晋、唐,笔法工细,色彩浓丽,形象真实生动;山水学郭熙,花鸟遍师历代诸家。其画笔法凝练,坚实有力,造型准确,生动传神。

传世作品《忽必烈出猎图》,绢本,设色,画中忽必烈穿白裘跨青鬃马,从者九人,猎于广漠,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积雪图》轴,绢本,水墨山水,图录于《故宫书画集》;《消夏图》卷,绢本,设色,为元画中上乘之作,藏故宫博物院;《梦蝶图》卷,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65厘米,藏美国王己千先生怀云楼。

 

【名称】元 刘贯道 梦蝶图
【年代】元代
【简介】卷,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65厘米,藏美国王己千先生怀云楼。

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将此场景置于炎夏树荫。童子抵树根而眠,庄周坦胸仰卧石榻,鼾声醉人,其上一对蝴蝶翩然而乐,点明画题。笔法细利削劲,晕染有致,虽略似画家的《消夏图》,但其人物面貌、神情、衣纹及木石器物法与《消夏图》颇异,且文献著录中不见此画,故是否为刘氏所作尚存疑问。

 

【名称】元 刘贯道 消夏图
【年代】元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29.3厘米,横71.2厘米,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绘一文士赤裸上身卧于榻上,右手持尘尾,左手拈书卷作思考状。后斜置一琴,榻后方桌上陈书卷、砚台、茶盏之属,点名画中主人的生活情趣。榻旁为一屏风,画幅另一侧绘仕女二人相对而语。人物衣纹爽劲流畅,起止转折略有顿挫,具宋代人物画风格,而与其《元世祖出猎图》的画风有所不同。刘贯道山水作品不存,重屏中的山水画是我们管窥其山水画风貌的唯一资料。作者署「□道」二字款于竹枝空隙处,隐讳不易辨,清高士奇《江村书画目》即误定为刘松年的作品。拖尾有明虞谦诗跋,卷中分别钤有清怡亲王、安岐,今人王季遷等鉴藏印。《江村书画目》著录。

 

【名称】元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
【年代】元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182.9、横10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元世祖于深秋初冬之时率随从出猎时的情景。画面上,荒漠广袤无垠,远处沙丘起伏,载物的驼队正缓缓而行。近处元世祖忽必烈及随从们勒马暂驻。元世祖外穿银鼠裘衣,内着金云龙纹朱袍,乘一匹黑马,侧身向后张望。旁为一衣着华丽的妇人,或为皇后。随从诸人勒马环绕周围,有架鹰的,有携猎豹的。一少年正侧身挽弓欲向空中的飞禽劲射,众人的目光大都被这一举动吸引,注视着是否能弓響禽落。图中人物用鐵线描,线条细劲流畅,设色浓丽。人物刻画得生动自然,如世祖的雍容、挽弓少年的专注都画得很传神。图中马匹亦各具姿态,体现出作者对此类生活的稔熟,观察之精细和深厚的功力。此图不仅是一幅优秀的人物鞍马画作品,亦是研究元代前期人物肖像画的重要资料。图左下署“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刘贯道恭画”,按至元十七年即公元1280年,为刘贯道補入御衣局的第二年。近年有学者人此图缺乏质朴豪纵的气息,可能系由元中后期宫廷画家所追画的。《故宫书画录》卷五著录。

 

 

《元刘贯道竹林仙子轴》是元代刘贯道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幅70x31.4公分;全幅 57.5公分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主题与关键字:仕女、竹、溪涧、湍泉、云、桥、服饰(对人)

录入:秘殿珠林续编(乾清宫),243页;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65页;故宫书画图录,第四册,31-32页

 

刘贯道(约1258-1336)元代画家。字仲贤,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家贫性聪慧,自学成才,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写御容称旨,补御衣局使。

 

人物宗晋、唐,形态生动逼真,展卷恍然置身于人物对话之中,手势、眉睫、鼻孔皆有动态,可谓神笔。山水宗郭熙;花鸟走兽集诸家之长。传世作品《忽必烈出猎图》,绢本,设色,画中忽必烈穿白裘跨青鬃马,从者九人,猎于广漠,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积雪图》轴,绢本,水墨山水,图录于《故宫书画集》;《消夏图》卷,绢本,设色,为元画中上乘之作,藏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馆;《梦蝶图》卷,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65厘米,藏美国王己千先生怀云楼。

 

元 刘贯道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刘贯道 皇后察必画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刘貫道 画元世祖出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作于西元1280年,属于大幅作品,画北方沙漠地带,一片黄沙坡地,景色单调。在沙丘无垠的远方,正有一列骆驼驮队横越。近处人骑数众,或张弓射雁;或手架猎鹰;或绳携猎豹,皆为马上行猎之状。其中骑著黑马、身穿白裘的,应为元世祖,与世祖并驾的妇女,似为帝后,其馀八人,应是侍从,其中尚有中亚黑奴一名。 图中人物、马骑无论衣著、装备皆刻画精细,表情神态自然生动,而世祖的面容,更与本院所藏册中的元世祖半身像相似,足证两图的写实。虽然刘贯道的画作传世甚少,但由此轴中人物的传神,可明刘氏善画的美名,非凭空得来。

 

刘贯道 消夏图 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绘一文士赤裸上身卧于榻上,右手持尘尾,左手拈书卷作思考状。后斜置一琴,榻后方桌上陈书卷、砚台、茶盏之属,点名画中主人的生活情趣。榻旁为一屏风,画幅另一侧绘仕女二人相对而语。人物衣纹爽劲流畅,起止转折略有顿挫,具宋代人物画风格,而与其《元世祖出猎图》的画风有所不同。刘贯道山水作品不存,重屏中的山水画是我们管窥其山水画风貌的唯一资料。作者署「□道」二字款于竹枝空隙处,隐讳不易辨,清高士奇《江村书画目》即误定为刘松年的作品。拖尾有明虞谦诗跋,卷中分别钤有清怡亲王、安岐,今人王季遷等鉴藏印。《江村书画目》著录。

 

明人画 消夏图 34.1 x 51.7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刘贯道 梦蝶图 藏美国王己千先生怀云楼

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将此场景置于炎夏树荫。童子抵树根而眠,庄周坦胸仰卧石榻,鼾声醉人,其上一对蝴蝶翩然而乐,点明画题。笔法细利削劲,晕染有致,虽略似画家的《消夏图》,但其人物面貌、神情、衣纹及木石器物法与《消夏图》颇异,且文献著录中不见此画,故是否为刘氏所作尚存疑问。

 

刘贯道 (款) 元世祖驭马图

 

刘贯道 人物故事图册五开 私人藏

 

忽必烈画像作者之谜破解:“题款”设四重密码

台北故宫南熏殿入列的元代皇帝忽必烈、皇后察必的画像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然而此两幅帝后像作者是谁一直成谜。日前,中国著名工笔画家、鉴定专家徐启雄教授成功揭秘,作者为——元代画家刘贯道。

 

现藏于台北故宫南熏殿的图像是由宋、元、明三代收集累积而成,共五百八十余帧,其中元代帝后像册中的元帝忽必烈、皇后蔡必两幅人物画堪称另类,凡到过台北故宫南熏殿的人,在观赏五百八十余帧图像后,均会对这两帧画印象尤深,因为此两幅画均是中国古代肖像画史上的传神写实典范。然而这却是两幅画面无作者字款的画像,七百多年来,留给后人的始终是一个不解的谜团。

 

徐启雄教授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此两幅画的作者就是刘贯道。徐启雄认为,首先,从基本要求上分析,能为皇帝皇后画肖像的作者,必定是在宫廷内供职、有官职,且是受皇帝信任的画家,要有为皇族成员服务过的良好实绩。元末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记述刘贯道“至元十六年写裕宗御容称旨,补御衣局使”。画家为皇太子写真得到元帝称心并给画师赐使的信息,这在元史中是仅有的记载。

 

其次,再以能为皇帝皇后画肖像的作者应具有的技艺条件来分析,元初画家中,刘贯道的技艺“集诸家之长,故尤高出时辈”,被当时评家认为是最为高超。当时画家中具备其它画家不可相争的人物写生技术优势的,也唯有刘贯道。评家用“画道释人物眉睫鼻孔皆动,真神笔也,虽吴道子、王维当无忝矣”的高评,确立了刘贯道在元初画家中的超群地位。

 

其三,以刘贯道的工笔画《元世祖出猎图》和两幅帝后画像对比验证,南熏殿的元代皇帝忽必烈、皇后察必的画像服饰和人物造型同《元世祖出猎图》中的造型特征十分相符。《元世祖出猎图》和两幅帝后画像均属工笔重彩画,将作品对照后,可见三幅画所使用技法特征和色彩搭配均十分吻合,犹出自一人之手。

 

第四,“御衣局使”的官职使然。从《元史》考证得知:刘贯道不仅是杰出画家,还是元初级别最高的宫廷服装设计师,这在他为皇帝忽必烈及“第一夫人”——皇后察必画像的服饰上均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尤其是皇后察必的画像“很酷”,个性特征异常突出。她的头冠最为特异,称“罟罟冠”(又称姑姑冠),是蒙古大汗皇后所戴用的冠,用金银饰装饰,并插以小珠花朵。服饰一改历代皇后传统样式,更显现新颖、鲜艳、华贵而“新潮”。这又旁证了既作为宫廷画家,又主管皇室服装设计、采购、制作和管理的“御衣局使”刘贯道,正是最合适作此画像的人。

 

刘氏画设多道“防伪密码”

 

刘贯道是元代画家,据史料描述:“刘贯道,字仲贤,中山人,工山水,鸟兽,花竹,尤道释人物,应真人物变化,态度尤雅,一展玩间,恍然置身五台国,与阿罗汉对语,眉捷皆动。”其存世作品已知的仅3幅:《元世祖出猎图》、《消夏图》和《晴雪图》。工笔重彩人物画《元世祖出猎图》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虽题款有“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臣刘贯道恭画”,标明是刘贯道所作,但书画界却对其真伪一直持有争议。

 

徐启雄对这3幅作品照片图录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3幅画的题款上均有一系列反常表现。刘贯道为了防止别人造假,给作品设置了一套独特的个人防伪组合密码。由此,长期困扰中国美术史界的《元世祖出猎图》真伪问题有了定论。

 

徐启雄表示,刘贯道在这三幅画上的落款设置有四项共有的“防伪密码”,分别是:一、故意将落款位置紧靠作品边缘,将下款押款落位偏低偏底;二、故意将款识设置在不易被人看到的僻角;三、故意将款识字体与作品画体不对应;四、故意把姓氏“刘”字隐去或者将真名“贯道”改用代名“母道”(取贯字上半“母”字)。多项反常设置变为一套独特的防伪暗记,这就是于700多年前就“捉迷藏式”隐匿设置在各画之中的“刘贯道”式组合防伪密码。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