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304 明 林良 1

2019-03-14 10:26:04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林良(约1416-1480),字以善,南海(今广州)人。弘治时拜工部营缮所丞,直仁智殿改锦衣卫百户。与吕纪先后供奉内廷。擅画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备见精巧。其水墨禽鸟、树石,继承南宋院体画派放纵简括笔法,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为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

传世作品有《山茶白羽图》、《灌木集禽图》、《双鹰图》等。
 

【名称】明 林良 秋林聚禽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绢本,纵153厘米,横77厘米,广州美术馆藏。

此图是林良写意花鸟画中的佳作。构图周密严谨,一群鸟雀栖于乌桕树和竹丛之间。以粗笔浓墨画乌桕树的主干和一群白头鸦,笔势纵横豪肆,墨色苍劲淋漓;又以放笔淡墨画竹子和小雀,画面的繁简、浓淡、疏密、虚实,都有独到之处。浅红淡绿,着色简洁,自然生动。此画表现了林良水墨花鸟画言简意骇的艺术特点。

 

【名称】明 林良 灌木集禽图
【年代】明代
【简介】长卷纸本,墨笔,纵34厘米,横1211.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署款“東廣林良”,无年款,后纸有元治、金廷标、徐步云、徐鸣珂诸家题跋。

此长卷长达十余米,可谓煌煌巨制。画面描写苍松竹树、灌木丛林,有数百禽鸟飞鸣翔集,噪声满纸,不可掩复,可令观者动容。画面首尾响应,布局采用平面散点的手法,移步换形,层层展开。灌木、翠竹、苍松、芦荻以及形态各异,往来穿梭的群鸟,洋洋洒洒,绘声绘色,令人应接不暇。画法以水墨为主,略点浅色。禽鸟造型生动,兼工带写,形神俱足。灌丛则用笔奔放,如飞如动。总体法度谨严,运笔行墨稳健沉着,气脉连贯,无轻率浮燥之弊,是林良传世画迹中,不可多得的力作。

 

 

【名称】明 林良 芦雁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绢本,墨笔,纵138.5厘米,横6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一泓清波,芦荻丛生,浮萍点点。一对大雁前后相随,展翅下翔,扑水掠飞,似将降于水面,形象栩栩如生。用笔宛转顿挫,放而不粗,风格沉着雄浑,体现了画家水墨写意花鸟画的特点与功力。

 

【名称】明 林良 鹅泳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172.4×98.9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

 

【名称】明 林良 荷塘集禽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尺寸:画芯152.7×65.5厘米,外围301.5×76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林良画两角鹰歌

《林良画两角鹰歌》是一首题画诗,用诗歌的形式先赞美林良所画之鹰的神韵,表达对其绘画技巧的赞叹。其后以宋徽宗擅画而身死异域,直言淫巧小技非君子之道。以当今皇上向正道戒荒淫,劝诫人们不要沉湎于淫巧之事。先扬后抑,对比强烈。

 

《明林良凤凰图》是明代画家林良的一幅花鸟类古画。该作品描绘了中国古代凤凰的站立形象,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收藏于日本京都相国寺。

中文名 明林良凤凰图 规 格 纵:164.5厘米,横:96.5厘米 馆藏点 日本京都相国寺 年 代

林良的这幅《凤凰图》,充分体现了他独到的艺术风格。这是—幅以凤凰为主题的吉祥画,根据中国的道德习俗,凤和龙均代表喜庆祥和,因此大都运用工笔重彩画表现。然而,林良则突破了前人的画法,以墨代色,并单以笔墨为之。其浓淡有致的墨色和“墨分五色”的效果正突出了画面清逸幽雅的境界:图中,夜色幽深,明月当空。在山野一隅,一只高艳绝俗的凤凰栖息于巨岩之巅。作者准确地抓住了凤凰飞落于石崖时的瞬间动态,它神态俊逸,身姿飘然,面朝月光,圆圆的月亮与细长的凤眼形成鲜明的对比。凤凰单腿独立于石崖之上,颈上的羽毛I临风扬起,翅膀微微上翘,修长的尾羽自然地飘洒下来。这优雅又傲气的姿态生动地表现出凤凰的清逸与绝俗。它目光平和,深情地凝望着远处皎洁的月色,似乎在思慕,在冥想着。四周云雾缭绕,竹影婆娑,在增强画面动感的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有力地衬托出凤凰孤傲的秉性,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完美结合。全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景物之间又彼此呼应,相互联系,烘托出清幽、淡雅而又爽朗、野逸的情趣。

此作勾染结合,层次丰满,笔墨健劲,酣畅淋漓。如表现岩石时,大刀阔斧、迅捷潇洒的墨迹;画竹叶时,干净利落、轻巧敏捷的行笔,每—抹阔笔中都自然流露出林良意气勃发的精神状态。但他的写意画又并非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如凤凰的刻画精细严谨,造型准确,巧妙地抓住了它的特质,其粗中有简、放中有敛、劲健中含工秀的表现,可谓是豪放中兼具严谨,放纵中仍有法度。因此,本画既不同于后世的泼墨大写意花鸟画,又保留了“院体”画重法度和形似的痕迹。本幅自识“林良”,钤印一方,无鉴藏印记。

在美术史上,明代“宫廷”花鸟画所取得的成就最为引入注目。百余年来,名家辈出,其画风突破了“院体”式,并形成多种艺术风格。其中林良的花鸟画便是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开创了明代水墨写意画派。

 

《明林良山茶白羽图》是林良在明代所创作的中国古画,绢本,设色,纵152.3厘米,横77.2厘米,文物原属民间收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中文名 明林良山茶白羽图 作 者林良 类 别 中国古画 规 格 纵152.3厘米,横77.2厘米

图写山野一隅,屹岸上伫立着一双神态俊逸的雄白雉,雌白雉在崖下过步。石后山茶树枝叶疏落有致,纷开粉红色的花朵。一对喜鹊在树斡上跳跃喳叫。洋溢着观腾的气氛。

作品赏析编辑

此图用精细的工笔勾勒,敷色鲜妍雅丽,发扬了宋代院体画周密不苟的写生传统,崖石和树斡则以劲健纵放的得寸进尺墨皴染,形成了工写结合、刚柔相济的艺术神采,是较工整的代表作。图上署款“林良”。

 

 

《芦雁图》是明代画家林良创作的一幅墨笔画,该画一双大雁飞降池塘,扇动的翅膀引得水面波纹荡漾、芦草摇曳。作者纯用水墨,以块面的笔触塑造物象,笔墨简练而形态准确,体现了画家高度成熟的水墨写意技法。

中文名 林良芦雁图轴 作 者 林良 创作年代 明代 材 质 绢本 画作类型 墨笔画 规 格 纵138cm,横69.8cm款署:“林良”。钤一印不辨。

明代姜绍书著《无声诗史》中称林良“画著色花果、翎毛极其精巧。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嚵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运笔犹上,有类草书,能令观者动容。” [

明代林良绘画作品欣赏

 

 

  《灌木集禽图》

 

  长卷纸本,墨笔,纵34厘米,横1211.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署款“東廣林良”,无年款,后纸有元治、金廷标、徐步云、徐鸣珂诸家题跋。

 

  此长卷长达十余米,可谓煌煌巨制。画面描写苍松竹树、灌木丛林,有数百禽鸟飞鸣翔集,噪声满纸,不可掩复,可令观者动容。画面首尾响应,布局采用平面散点的手法,移步换形,层层展开。灌木、翠竹、苍松、芦荻以及形态各异,往来穿梭的群鸟,洋洋洒洒,绘声绘色,令人应接不暇。画法以水墨为主,略点浅色。禽鸟造型生动,兼工带写,形神俱足。灌丛则用笔奔放,如飞如动。总体法度谨严,运笔行墨稳健沉着,气脉连贯,无轻率浮燥之弊,是林良传世画迹中,不可多得的力作。

 

  林良在中国绘画史上艺术成就颇高的画家,他以水墨花鸟画享誉画坛。

 

  林良(1416-1480)字以善,南海大沥人。早年跟南海画家颜宗(约1393-1423)学画,下笔便有巧思,勤学聪敏。从现存的颜宗绘画《湖山平远图》来看,受李成、郭熙笔法影响,其功力甚高,是现存南海人最早的绘画作品。林良曾感叹云:“颜老天趣不可及”,因此他专攻花鸟画。

 

 

  《秋林聚禽图》

 

  绢本,纵153厘米,横77厘米,广州美术馆藏

 

  此图是林良写意花鸟画中的佳作。构图周密严谨,一群鸟雀栖于乌桕树和竹丛之间。以粗笔浓墨画乌桕树的主干和一群白头鸦,笔势纵横豪肆,墨色苍劲淋漓;又以放笔淡墨画竹子和小雀,画面的繁简、浓淡、疏密、虚实,都有独到之处。浅红淡绿,着色简洁,自然生动。此画表现了林良水墨花鸟画言简意骇的艺术特点。

 

  林良在年青的时候在广东布政司任职,有一天,见布政使陈金观赏名家画作,他即从旁疵议。陈金大怒,林良当即说:“这样的画,我也能画。”陈金遂让林良临写,画成,不得不叹服其才华,从此林良的声名大振。后拜工部营缮丞,得以进仁智殿,为锦衣卫抚职衔。明代的锦衣卫,本为皇帝的禁卫军,专掌侍卫仪仗。《明史·职官志(五)》云:“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宿卫则分番入直。”明太祖和明成祖用锦衣卫巡察缉捕,理诏狱,得与五法司及各部大臣会谳,成为最高统治者的耳目。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九谓:“仁智殿者,故之时在内苑万岁山之半,为游幸之所,今不复存。本朝武英殿后,别有仁智殿,为中宫受朝贺,及列后大行发丧之所。……凡杂流以技艺进者,俱隶仁智殿。”“刊刻书篆并屏障榱角,以及鞭扇陈设绘画之事,悉以委之。”仁智殿实质是内廷艺术院和工艺品的制作场所。林良值仁智殿锦衣卫镇抚,其实是籍锦衣卫挂衔领薪,充当内廷的画师。

 

 

  《芦雁图》

 

  绢本,墨笔,纵138.5厘米,横6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一泓清波,芦荻丛生,浮萍点点。一对大雁前后相随,展翅下翔,扑水掠飞,似将降于水面,形象栩栩如生。用笔宛转顿挫,放而不粗,风格沉着雄浑,体现了画家水墨写意花鸟画的特点与功力。

 

  明代宫廷绘画继承宋代画院的风尚,讲求刻划精工,法度严谨的画风,又继承南宋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等的苍劲笔法。画家当中有不少是浙江、福建等地,如戴进、吴伟、吕纪等,形成浙派画风。林良的绘画与戴进等人相互影响。林良在内廷得以观看大量的绘画藏品,大开眼界。他善画花鸟画,尤画鸟禽花卉。其传谓:“时复绘花草,曲尽其妙,虽祖黄荃,边景昭,然枯荣之态,飞动之势,颇自心得,遂成一家。”黄荃(903-965)为五代时期后蜀人,工画花鸟,善于写生,故造型准确,栩栩如生,为后世奉为花鸟画之祖。边景昭为明代人,比林良早,永乐(1403-1424)年间召至京师,授武英殿待诏。至宣德(1426-1435)年间仍供殿,为宫廷的画师,善画花鸟。黄荃,边景昭的花鸟画都是以工笔写实的手法来表现所画的景物。

 

  林良继承了他们注重写生的传统手法,并以水墨来写意花鸟。其画法源于宋徽宗赵佶和牧奚的粗笔水墨一派,山崖树石的表现很具马远,夏珪的画法,特别是斧劈皴显得十分精神。他经常画的题材有鹰,雁,孔雀,锦鸟等奇珍禽鸟以及灌木丛林,芦获野之类,他通过用水墨浓淡的写意手法去表现禽鸟的形态和神韵,达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林良虽在宫廷作画,仍有不少固忌,没有完全放笔去写,而是运笔沉着稳健,形成雄浑潇洒的画风。

 

 

  《鹅泳图轴》

 

  绢本设色,172.4×98.9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

 

  与林良同时期的诗人、学者李东阳(1447—1516)有《林良画两角鹰歌》云:“百余年来画禽鸟,后有吕纪前边昭;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笔决眦分毫毛。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墨。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空山古林江怒涛,两鹰突出霜崖高。整骨刷羽意势动,四壁六月生秋飕。一鹰下视睛不转,已知两眼无秋毫。一鹰掉颈复欲下,渐觉飒飒开凤毛。匹绡虽惨淡,杀气不可灭。戴角森森爪拳铁,迥如秋湖毗欲裂,朔云吹沙秋草黄,安得臂尔骑驷铁,草间妖鸟尽击死,万里晴空洒毛血。”李东阳为弘治进士。对林良在内廷当画师最为了解。这篇画跋对林良画鹰的艺术水平给予高度的赞扬和描述。林良的水墨花鸟画,以水墨的浓淡表现禽鸟的质感,既达到造型准确,又生动传神。故宫博物院珍藏林良的《灌木集禽图卷》有元治的题跋云:

 

  “笔随兴纵无商量,草木花竹乱枝叶,咄嵯一气分低昂。势如风骤潇湘雨,雨点惊飞没张立,风收雨歇静流观,万象一一归清楚。”

 

 

  《双鹰图》

 

  韩荣光题林良《墨鹰》云:“谁能作画如作草,骤雨驰风笔苍老。”从林良的绘画作品来看他下笔一气呵成,行笔刚劲活泼,呈现出作者旺盛的活力和昂扬的志气,宛如草书流畅飞动,形成了林良的绘画特色,不愧为明代写意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因而有“林良吕纪,天下无比”的赞誉。

 

 

  《花鸟》

 

  林良为宫廷画师,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北方,他的绘画艺术对当时的岭南画坛影响不大,虽然陈白沙、黎简、韩荣光、徐梦秋、谢兰生等广东诗画家对他的绘画作品有题跋,但广东画人像林良那样用苍劲带有浙派笔法去表现花鸟如鹰、雁等以及山石、灌木丛的景物不多见。林良以写意水墨画花鸟为表现形式,丰富了花鸟画的画法,是具有开创性的,他对后世的写意花鸟画影响深远。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广东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藏有林良的绘画作品。

 

 

  林良 (款) 松鹤延年 立轴

 

 

  林良 (款) 岁寒三友 立轴

 

 

  林良 芦雁对屏 立轴

 

 

  林良(款) 松雀图 立轴

 

 

  【名称】明 林良 荷塘集禽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尺寸:画芯152.7×65.5厘米,外围301.5×76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明 林良 秋鹰

 

 

  林良 鸟 水墨纸本立轴

 

 

  林良 双鹰图 立轴

 

 

  林良 (款) 松鹤延年 立轴

 

 

  明 林良 花鸟

 

 

  明 林良 花鸟

 

  林良早期所作设色花果翎毛,画法工细精巧,后来师承南宋放纵简括一路,变为水墨粗笔写意,取得突出成就。在表现技法上,挺健豪爽的笔法,既有迅捷飞动之势,又比较沉重稳练;在运笔顿挫之间,讲求规矩法度。后人评论他的画风是用笔遒劲,如作草书。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当时上追南宋院体,竞尚艳丽工巧的宫廷画风中独树一帜,故颇为当时人所推重,对明代中期的花鸟画风产生了较大影响。

 

  传世作品有《山茶白羽图》、《灌木集禽图》、《双鹰图》等。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