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313 明 陆治

2019-03-26 08:14:0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陆治(1496-1576),字叔平,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因为居住在太湖的包山,号包山子,后隐居在支硎山中。他是吴门派大家文徵明的重要门生,诗、文、书、画都有相当的造诣。“其于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气,以与古人角,一时好称,几与文先生埒”。在花鸟画方面,与文徵明的另一个得意弟子陈淳同为明代大家;山水深受宋元人和文徵明影响而又能创立自己的风格。

【名称】明 陆治 三峰春色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135.3厘米,横:6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三峰春色图》设色清淡,勾皴结合,山石树枝层层勾勒,层次井然,秀丽清雅。

题识:蒋径重开支石边,三峰围合小堂前。千花暖送和香气,大地晴翻错锦田。载道风旗春市酒,满溪箫鼓夜归船。韶光岁岁供华宴,一度庾新一度妍。隆庆己巳(1569年)十日包山居士陆治作三峰春色,赋寿梅征君七十。

钤印:有竹君、包山子、陆治叔平。鉴藏印:钱天尌印。

 

【名称】明 陆治 花溪渔隐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31.5 、横29.8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溪水一泓,三面青山环抱,山村汀渚,花榭缤纷。山脚孤亭房舍,小桥流水。轻舟泛波,打破沉寂,使画面静中有动。图中山石用秃笔勾轮廓和脉络,乾笔皴擦,浓墨点醒;树木用中锋细笔勾填,浓淡错落有致,房舍小舟的画法不刻意求工。全画用笔方峭,设色淡雅,但淡而不薄。画右上方自题诗云:“慿江嶻嵲芙蓉起,万壑争流水映门。鸡犬一方尘迹远,杜陵花竹让云村。陸治。”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下钤“包子山”、“陸治叔平”印二方。画中还钤有“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仪周珍藏”等印玺多方。画旁有清高宗宏历对题,曾经清内府、安岐等收藏。

 

【名称】明 陆治 幽居乐事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共10页 每页纵:29.2厘米 横:51.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幽居乐事图》册,共十页,画小村幽居行乐情景。全册笔墨疏简清逸,线条劲挺,构图多样,有马、夏笔意。每幅皆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静中有动,意趣横生,属画家晚年的代表作。此画画法简逸,描绘的是渔父、放鸭、听雨、踏雪等村居乐事。其中“渔父”一图,画渔夫们在水上捕鱼,水波滟潋,细柳飘浮,芦苇摇荡,一幅优美的渔民生活图景。“放鸭”一幅也别有情致,河中的鸭子情态各具,画法简率,意境清美。“听雨”画大雨滂沱,狂风大作,雨中一人正撑伞而行,低头躬身,行步艰难,整幅作品将风雨大作的天气生动地表现出来。“踏雪”一幅也很有情趣,一长者正携书童顶雪在雪地行走,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生活趣图。画法粗简,皴染结合,背景晕染得体,画境高寒。

 

【名称】明 陆治 端阳即景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133.2厘米,横 64.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陆治晚年清贫,居于支硎山下,种花自娱。若有好友佳客至,即设席花竹之间。此图所画即是端午节时陸治所植花木的芳姿。图中坡石用淡墨乾笔疏疏勾出,然后重点刻画萱草、蜀葵、石榴等花果。花叶均以勾花点叶法画成,勾笔细劲如铁线,而点叶则用笔较拘谨,但温润沉着。后部之石则仅以墨笔渲染造型,加以苔点,颇显生机。整幅画景物前后衬托,错落有致,表现了端阳时节的江南风情。款署“嘉靖癸亥仲夏,包山陆治画并题”,陆治时年六十八岁。钤“陸治之印”白文方印、“包山子”白文方印。

 

【名称】明 陆治 花卉图
【年代】明代 
【简介】扇面,泥金纸本,设色,纵18.3厘米,横52.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扇面写二桃花枝,由中轴入画面,左右分陈,曲致动人,以点花点叶之法写出,设色清新淡雅。构图疏朗简洁,气韵横生。

 

【名称】明 陆治 云泉禅翁图
【年代】明代
【简介】设色纸本,33×66cm。

1538年作,款识:“合涧桥边缓步时,眼中无处不清奇。冷泉只合箕公饮,灵鹫惟应慧理知。听法龙来云漠漠,散花仙去月迟迟。禅翁一见如曾识,半夜挑灯和我诗。嘉靖戊戌三月廿日,陆治写赠详上人并赋小诗。”钤印:陆治之印、包山子、师山别业、陆生叔平。

 

【名称】明 陆治 彭泽高踪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画,纵:34.2公分,横:23.8公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目前陆治传世最早的作品,作於二十八岁。当时陆治在陈湖教书,好友李昭祥送来菊花,陆治因此画这幅画表示答谢。画中涵义和晋代隐士陶渊明有关,陶渊明在归隐故乡之後,除了读书、写作充实自己之外,也种菜、种花,像老农、老圃一样过日子。陶渊明喜欢自耕自食的生活,以他的价值观看来,这比在朝作官适合自己,不需要委曲求全,反而失去了真正的自己。陶渊明的选择得到世人尊重,歷来诗人、画家常在作品里贊美他这种真实不虚假的美德。由於陶渊明喜欢菊花,很自然地就用菊花来象徵隐士脱俗的人格。陆治画中的陶渊明倚坐在松树下菊花前,彷彿很逍遥自在,实际上并非如此。陶渊明虽然隐居,并没有忘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从他流传下来的诗文,可以知道他在文学领域中贡献自己,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陆治选择画陶渊明,这也是原因之一。

 

【名称】明 陆治 山溪道隐图
【年代】明代
【简介】效云林墨法,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名称】明 陆治 玉田图
【年代】明代
【简介】24.13×136.05cm。纳尔逊美术馆藏。

 

明代陆治为五湖先生作《石湖图卷》

 

陸治石湖圖卷,29.7X300厘米,嘉靖戊午(1558年)为陆师道作,波士顿美术馆藏。

 

陆治(1496~1576),字叔平,号包山,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陆治工诗文,善行、楷书法,绘画学文徵明,他的山水既受吴门派影响,也吸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自具风格。

 

自署:嘉靖戊午三月陆治为五湖先生作

 

《明陆治支硎山图》是明代画家陆治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陆治尝试用转折的笔法把山石轮廓画出来,又用干乾笔淡墨皴擦,来传达山石的纹理。

 

陆治在五十岁以后后隐居支硎山,读书作画更加专心。在这以前陆治曾经参加科举考试,有心担任公职。然而几次考试都没有考上,于是选择书画和园艺生涯,另外走出一条路来。支硎山在苏州附近,属于花岗岩地质,景观独特,天然山石之美,带给陆治丰富的作画灵感。以前他所学到的山水画法,这时候正可以活用验证一番。他尝试用转折的笔法把山石轮廓画出来,又用干乾笔淡墨皴擦,来传达山石的纹理。

 

如此画面整体感觉简洁有力,另有一种清峻的气息。陆治隐居支硎山,并不是找一个避风港躲起来,而是从此定下心来,开始书画生涯,实实在在段炼自己。他知道画画必须持之以恒,熟练笔法之后,再加以灵活运用,进一步求变化,才有可能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幅支硎山图已经属于陆治自己的面貌,当时欣赏陆治的人,都说陆治的成就几乎和他的老师文徵明难分高下了。

 

(明)陸治 榴花小景 台北故宫藏

 

(明)陆治 花鸟

 

(明)陆治 城垣揽胜图卷 手卷

 

(明)陆治 幽居乐事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陆治 秋声图 手卷

 

(明)陆治 桃花源图 手卷

 

(明)陸治 畫仙圃長春 卷

 

(明)陆治 仿赵孟坚水仙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陆治 三峰春色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陆治 玉田图 纳尔逊美术馆藏

 

陆治(1496-1576)明代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叔平,因先世由汴徙居吴之包山梅梁里,遂自号包山。倜傥嗜义,以孝友称。好为诗及古文辞,善行、楷,尤心通绘事。游祝允明、文徵明门,其於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一时好称,几与文埒。工写生得徐、黄遗意。点染花鸟竹石,往往天造。山水受吴门派影响,也吸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自具风格,在吴门派画家中具有一定新意,与陈淳并重于世。晚年贫甚,衣处士服,隐支硎山,种菊自赏。有贵官子因所知某以画请,作数幅答之。其人厚其贽币以谢。治曰:吾为所知非为贫也。立却之。求其画者,请之而强必不可得,不请之乃或可得。卒年八十一。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