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347 宋 李安忠

2019-05-07 10:51:37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李安忠(公元12世纪),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宣和(1119-1125)时为画院祗候,历官成忠郎。南渡后绍兴(1131-1162)间复职画院,赐金带。工画花鸟、走兽,尤长于“捉勒”(鹰鹘之类),《画继补遗》谓其“工画捉勒,得其鸷攫及畏避之状”。亦间作山水。马臻题其《雪岸寒鸦图》诗云:“北风万里吹石裂,古树槎桠摧朽铁,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孤村荒寒得食远,日暮沙边啄残雪,回情诉意各有态,羡杀画师心更切。我尝记得天随诗,至今读之心激越,妇女衣襟便佞态,始得金笼日提挈。老乌,老乌,尔身毛羽黑离离,况复人间厌尔啼,何不飞鸣丈人屋,丈人屋头春柳绿。”

画迹有《牧羊图》,著录于《书画记》;《宜春苑训狮图》著录于《绘事备考》。传世作品有《晴春蝶戏图》,现藏故宫博物院《野菊秋鹑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4.1厘米,横40.5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鹑图》团扇相传为其所绘,藏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子公茂,世其家学,然不逮父。

【名称】宋 李安忠 竹鸠图
【年代】宋代
【简介】册页,绢本,设色画,尺幅:25.4×26.9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作品虽名“竹鸠”,但画中的飞禽应为长尾灰背伯劳。伯劳类似猛禽,喜欢栖息在突出的枝头,游目四方,伺机捕食昆虫、爬虫、小型哺乳动物。画中这只独踞在竹丛、荆枝上的伯劳,如铁钩般锐利的尖喙与趾爪、坚毅笃定的眼神,透露了它绝非等闲柔弱之辈。丰实的身躯上,迷人的银灰披肩、层层披覆的背羽、长曳气派的尾羽,使它看来犹如一名风采非凡、威风凛凛的将军。

然而,由于伯劳的叫声粗杂刺耳,又习于将剩余的食物串挂于尖锐的枝桠上,状颇残忍,因此在中国传统中,罕见有恭维它的美言出现。甚至,古人还以“伯劳”鸟名称辛酸的由来:“相传周朝贤臣尹吉甫误信继室谗言,杀了前妻的爱子伯奇。伯奇化为鸟(伯劳),吉甫悔悟,便杀继室以告慰伯奇”,而认为它是种会招致噩运的鸟。

无论如何,这幅李安忠(活动于1119-1162)所作的“竹鸠”里,笔墨的精微不仅令人惊服,画中伯劳鸟凛凛慑人的风采,也令人印象深刻。李安忠在南宋画院中,是一名以善绘猛禽称能的画家,这幅是他存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了。

 

【名称】宋 李安忠 鹑图
【年代】宋代
【简介】团扇,藏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

 

 

《宋李安忠晴春蝶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安忠所创作的一幅设色扇面画,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中绘体态雍容华丽的凤蝶、娇小素净的粉蝶等蛱蝶15只和胡蜂1只,或平展双翼,或振翅飞舞,在明媚的春光下宛若俏丽的花团漫天绽放,形象生动地体现出“蝶戏”的创作主题。

 

《宋李安忠晴春蝶戏图》本幅无款识。钤半印一方,印文模糊不辨。原载《四朝选藻图》册,旧签题“李安忠作”。裱边钤“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念之宝”。对幅有清乾隆御题七言诗一首:“蝡肖翘高复低,春园风物已昌兮。宣和画院曾经试,何未明拈逐马蹄”。钤“八征耄念之宝”、“自强不息” 等印。

在蜂、蝶的塑造上,勾勒与渲染浑然一体,先以极细而淡的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再“随类赋彩”,或以粉白、土黄多层积色,或在墨线中填重彩,晕染工细而色泽丰富,展现出蛱蝶翅翼的绚烂之美。

 

  李安忠《安居图》

在这幅《安居图》中,在河岸花卉边有两只鹌鹑正在漫步觅食,一只低头啄食,一只伫立,回头凝视远处。两只鹌鹑背部均以茶褐色羽毛为主、又有黑及赭色斑纹,腹部上是以白色的羽毛为主,还有用牡蛎壳研制成的白粉敷白羽斑点,这些都表现出鹌鹑的羽毛润泽、形体浑圆的感觉。左边的一丛菊花,盛然开放挺拔刚毅,却不失柔媚,叶子翠绿茂密。菊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品性的素洁高雅、色彩的绚丽缤纷、风骨的坚贞顽强和意趣的丰富多彩而倍受亲睐。李安忠把所有的情感,寄予画中表达出来。李安忠不但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力,还饱含着对国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百姓能安居乐业。这幅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外,还增添了吉祥的含意。鹌鹑在花鸟画中,常常成双出现;又因为与“安”谐音,是画里的常客。而菊与“居”音近,因此也多与鹌鹑并称,意为“安居”。 《安居图》以细腻的手法,画一栖息于河边的鹑鸟,左侧配以几簇参差错落的野花小菊。鹑鸟的羽毛刻画一丝不苟,将其蓬松柔顺的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花草采用勾勒填色法,雅润清新,更增添了静谧的氛围。此画设色清丽雅致,笔法严谨而不乏率意,是李安忠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中的佳作精品。

 

 

 李安忠《鹑图》

流传于日本的有“杂华室印”的《鹑图》团扇,现藏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鹌鹑的造型生动,刻画细腻,用笔、用墨精良,赋色沉着。

 

李安忠《野菊秋鹑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4.1厘米,横40.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绘秋天的林野里,两只体态丰圆、身披白羽的鹌鹑,相偕在土坡上漫步。一只举着头,听着风里的声响;另一只则低头,端视地上无名的草叶。坡地的一方,热热闹闹地横斜伸出野菊、荆棘、竹叶、秋草与攀附的藤萝。这幅「野菊秋鹑」图,画家用笔细腻而又深具变化,鹌鹑的毛羽、丛生的秋草,都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细密的观察,属宋画中的精良之作。

 

 

在构图、技法、风格上此幅《鹑图》、《野菊秋鹑图》与《安居图》极为相似。均采用对角线的构图,画一两只鹑并配以点景的花草,是李安忠画鹑图的最大特征。坡地成对角线展开,斜坡的左上角,花竹野草荆棘丛生,明显看出借鉴了“一角半边”式的构图。画面宁静、清远,而又充满动感。

 

 

李安忠《野卉秋鹑》

《野卉秋鹑》图是一帧册页,设色 绢本,纵23厘米,横24.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一对在草丛中觅食的鹌鹑,细致地描绘出丛生的花花草草和鹌鹑的美丽的毛羽。巧妙的构图显得既不迫塞,也不空虚,创造了一个不被惊扰的安逸的小世界。此画中部绘有两只鹌鹑,低头的一只似在瞬间发现了食物,昂头的一只眼神里也好像发现了目标,这一俯一仰,静中寓动,鲜明地表达了该画的主题。

 

 

李安忠《丰稔图》

李安忠《丰稔图》,立轴 设色绢本;纵 58.6 厘米,横 50 厘米。

溥儒(1896-1963)题诗堂:宋李安忠丰稔图真迹,妙品上上。李安忠,宣和画院成忠郎,绍兴间赐金带。工花鸟走兽,差高于迪。尤工捉勒、山水,传世真迹殊为罕觏。此图作秋重穗,一雀啄粒,波石溪水,四鹑栖息。一翘首仰望,作羡食状;一俯视曲水,怡然自得。其二反首互语,啧啧若有声。精神如活,生趣盎然。而赋色雄秀,笔法古朴,直可上追黄赵,迥非宋以后所可企及。平生所见安忠真迹凡三:一双鹑,旧藏御府;一鹌鹑图,为东邦根津清山庄藏物。今此帧写太平景象,布局清新,寓意颂祷,不仅尽写生之能事而已。故题为丰稔图。上左有宋内府图书印,四周项子京及其它藏印凡八,足征流传有绪,可不宝旃。岁在乙未(1955年)夏五月东游日本江户,得见名迹,真宋画之精者。以真书题记,用志墨缘。西山逸士溥儒。 钤印:溥儒、心畬、明夷 。

李安忠以画鹌鹑著称,现传很多南宋鹌鹑小品都题名为李安忠。在宋朝当时的不少花鸟画家,都喜欢画猛禽争斗之状,即所谓的“捉勒”。李安忠就是一位工于表现“捉勒”的画家,作品以写鸟兽动态为长。李安忠虽“尤工捉勒”,只可惜他的“捉勒”画一幅也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安居图》、《鹑图》、《野菊秋鹑图》、《野卉秋鹑》、《丰稔图》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极善于捕捉鸟禽的动态,准确地表现它们的形态、神情,同时也十分注意刻画其活动的环境,具有高超的写实技巧。其清丽静雅的意境,工写结合的技法表现,也体现出南宋花鸟画的审美精神。李安忠以格物的精神、写实的态度、精妙的笔墨,细致入微地描绘着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反映着飞禽走兽的生动姿态,传留给了我们一个缤纷、生动的南宋花草、鸟禽和走兽的世界。

 

【名称】雪岸寒鸦图

【年代】宋

【尺寸】195 x 118 cm

【材质】绢本 设色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之战乱,而独得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太宗、真宗,又奬励文艺,人士蔚起,宋代有三百年的昌运盛世,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序,造景重造化、重理性,审美亦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宋代的山水画多用绢,钩勒精细,刻画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凝重恬静。元汤垕《画鉴》云:“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阴阳晦暝,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洋如万顷波者,未易摹写。”画家们深入生活,烟云供养,或隐居山林,或旷游自然,把自己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山水画创作之中,搜奇异峰峦,创穷极造化。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五代李成《山水诀》:“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献)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同时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变化,要有强烈的比照。“既追险绝,复归平正。”

 

而此幅画中,几棵古木参天,树木虬屈,乱藤攀援。坡石苍润,主峰凸兀,气整伟峻。土坡用笔卷动如风,枯木则中峰勾勒,寒木风骨,平正势奇,枯枝多变,壮如屈铁,气韵深厚。悬崖旷野间,寒鸦或枝头落,或成群飞舞,空中盘旋。仿佛寒鸦群的呜鸣声在山谷间回荡着,忽远忽近。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

 

这符合自然规律的山水营造特点,空间处理得当,峰峦参差,荒原空旷,土地寒瘠,老树枝枯叶散,一派萧寒景象。作者将自己的生活感悟融入到画中,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整个布景构图均符合宋代“民族本色”的特点。

 

此幅作品又称《空山归巢图》《鸦阵图》从上面局部可以看出,为数不少的寒鸦在空中形成一个螺旋状。马臻用写实的笔法描绘了李安忠的这幅:“古树槎桠摧朽铁”,不正是这幅画中的老树吗!“群乌哑哑”、“倦飞”、“空林”、“日暮”、“残雪”,都是这一主题的文学描述,与画面呈现的主题环环相扣。我们可以推测,马氏所描绘的正是这幅佚名的宋画,应该名正言顺的归于李安忠的名下无疑。

 

 

题李安忠画雪岸寒鸦图(元·马臻)

 

北风万里吹石裂,古树槎枒摧朽铁。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

 

孤村荒寒得食远,日暮沙边啄残雪。回情诉意各有态,羡杀画师心更切。

 

我尝记得天随诗,至今读之长激越。妇女衣襟便佞舌,始得金笼日提挈。

 

老乌老乌尔身毛羽黑离离,况复人间厌尔啼。何不飞鸣丈人屋,丈人屋头春柳绿。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