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393 明 仇英 1

2019-07-09 11:19:33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左右(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

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 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他长于临摹,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 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存世画迹有《人物故事图》、《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 之,种种臻妙”。明代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后继仇英画法者,有沈硕、程环、尤求、沈完等。

 

 

【名称】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
【年代】明代
【简介】《辋川十景图》名为唐代王维隐居蓝田别墅的诗意。实际上正是以明代的园林生活为粉本。屋舍界画的工整,花木杂树的精微,青绿设色的细丽,真称得上穷工极艳。创作这样的画卷,需要才情,更需要平心静气而又千锤百炼的功力,逸笔草草的翰墨游戏,与之是不能相容的。

《辋川十景图》十景各自独立成章,但又联贯为统一的大画面,随着画卷的展开,移步易景,引人入胜,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对于今天中国画的创新,具有不容低估的积极意义。

仇英,字实文,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居苏州。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中期,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兼擅,尤以人物、山水的成就更著。

 

【名称】明 仇英 写经换茶图卷
【年代】明代
【简介】《写经换茶图卷》,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名称】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画。37.2cm×2038.5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清代院画家作过多本,无非是借皇家园庭殿宇之盛以骋其华缛藻丽之笔罢了。图中人物发型服装皆为汉代式样,但宫室、家具的形制皆是明朝的。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

 

【名称】明 仇英 桃花源图卷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重彩,33.0cm×472cm。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 之,种种臻妙”。明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此卷师法唐宋,工整繁密,明丽古雅,允称合作。董文敏虽扬南抑北,于仇实父亦不得不叹赏有加。

 

【名称】明 仇英 江楼远眺图
【年代】明代 
【简介】轴,纸本,设色,89.5×37.3cm,波士顿美术馆。

 

【名称】明 仇英 仙山楼阁图
【年代】明代 
【简介】挂轴,纸本,设色,118×41.5cm。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名称】明 仇英 松溪横笛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116.4横65.8厘米。藏南京博物院。

写隐居仙境人物,画面为一处憎静优美的深山幽谷,高山耸主,青峰参天,山下树木葱郁,溪岸老松虬曲,树丛中茅舍隐现,一轮明月高挂,一隐者跣足横笛,泛舟溪上,煞是一派出尘仙境,山石的勾勒与镀法,均极细润绵密,设色柔和,使意境更臻拥雅幽淡。

 

【名称】明 仇英 桃村草堂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150厘米,横:5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极幽深之致。整幅画意境如诗入仙,画法精细工瑾,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这幅画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不媚不俗的艺术效果。

仇英此图应项元淇之约而作。人物襟带飘然,风度高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笔法细腻严谨,设色鲜丽明艳,为仇英青绿山水画代表作。自识“仇实父为少岳先生制”,钤“十洲”印。裱边有明董其昌、子固及近人徐宗浩题记三则。经清内府收藏,后为徐石雪所得。未见著录。1957年徐石雪捐献故宫博物院。

 

 

【名称】明 仇英 四季仕女图
【年代】明代 
【简介】长卷,绢木,水墨,纵:29.6厘米,横:300.9厘米。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明代仇英四季仕女图是一幅表现宫女们四季游乐的画卷,图用春、夏、秋、冬四个场景画出。以树石相隔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作者画法以唐宋为宗,尤擅青绿山水和仕女图。呈泫精致,画风优美,极具功力。

仇英此图应项元淇之约而作。人物襟带飘然,风度高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笔法细腻严谨,设色鲜丽明艳,为仇英青绿山水画代表作。自识“仇实父为少岳先生制”,钤“十洲”印。裱边有明董其昌、子固及近人徐宗浩题记三则。经清内府收藏,后为徐石雪所得。未见著录。1957年徐石雪捐献故宫博物院。

 

【名称】明 仇英 沙汀鸳鸯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78.9厘米,横27.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仇英较少作花鸟,但画必精工典丽。此图画水汀中栖一对鸳鸯,伴以奇花异石、沙汀竹篁,春意深浓。鸳鸯的姿态生动,颇费经营,刻画精致。图中大片春水,近处清澈见底,水草挺拔,生机勃勃。作者用笔皴擦柔和,敷色层次丰富浑融,深具宋人的写生功力与元人的笔意。图上有彭年、袁褧题诗。上署隶书年款“ 庚子(公元一五四○年)夏仇英实父制”,约为仇英五十岁时作。钤“实父”白文方印、“仇英”朱文方印,押角钤“十洲”朱文方印、“南阳”白文方印。

 

【名称】明 仇英 修竹仕女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88.3厘米横:6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工整纤丽,飘逸优雅。庭院内修篁疏淡,奇石卧立,一仕女,宽袖长裙,信步闲踱,凝视远方。画家用细腻的笔墨,刻画仕女脉脉含情的心理状态,也透露出其空虚、无聊的精神面貌。此图吸收唐宋仕女画的技法,人物线条用兰叶描而又稍细,劲挺流畅。高耸的发髻,丰满的体态,似周昉笔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

 

【名称】明 仇英 松溪论画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60厘米,横105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幅左侧画苍松巨岩,临水平坡上,有二老者席地而坐,欣赏画卷,还有二童在树下汲水煮茶。人物形态准确生动,形神毕肖,颇有生活情趣。山石采用“小斧劈”皴法,方硬嶙峋,富有质感。画面意境清旷,静中见动。

 

 

 

【名称】明 仇英 浔阳送别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名称】明 仇英 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33、横72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作者临摹南宋“院体”画家萧照的稿本,内容描写南宋初曹勋为迎合高宗赵构的旨意,歌颂中兴而编撰的祥瑞故事。原为六段,现存四段:一、占卜。徽、钦二帝被俘后,显仁皇后在行殿用棋占卜,兆告康王继位,众皆庆贺。二、渡河。一骑陷落冰际,惟赵构得免。三、授衣。萝黄袍加身。四、射兔。高宗戎装骑驰,箭中白兔。全画用笔粗重,设色妍丽,构图平远,既有宋画古拙雄劲的特色,又有文人画的韵致,不愧为仇英摹古精作。卷末署有“吴郡仇英实父谨摹”款,钤“实父”、“十洲”二印。引首有董其昌书“仇英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其昌”。后幅有董其昌、秦松龄、尹绳孙、许之渐、黄家舒、吴伟業六家题记。经项元汴、梁清标、耿信公等鉴藏。

 


【名称】明 仇英 枫溪垂钓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127厘米,横38.5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

在图下右边石缝内置有楷书“仇英”二小字款,下钤“实父”小长方形白文印与“仇英之印”方形白文印。此图画工细而见气势,反映了仇英的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画面展示了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远处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中景处层峦叠嶂;近景为红枫映掩的溪江上,身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的皴、擦、点、染相结合,使画幅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此图题跋印鉴较多。

画首有清乾隆帝的题诗:“枫落吴江候,烟蓬破冷浮;聊存竿线意,讵为釜鬲求。山色早辞夏,波光宜是秋;思莼风味在,静与日相谋。”落款为:“戌子秋月御题”(戌子系乾隆二十三年,即1768年)下钤有“乾隆宸翰”朱文小方印。

图右上角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圆形朱文印,与“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白文方形印二方。

图左上方钤有“淳化轩”朱文长方印“乾隆宸翰”白文大方印,“信天主人”朱文大方印,左上角钤“乾隆鉴赏”圆形白文印,下接“三希堂精鉴玺”长方形朱文印与“宜子孙”白文长方印。这些印都是乾隆帝钤盖在宫廷所藏的精品之上的常用印鉴。

该图左下裱边刊有“同治三年二月江阴何栻廉眆以此桢见诒,十月初付沅甫弟珍藏。曾国藩记。”的题署一纸。

从画中的题识、印记可知,该图在清乾隆时期,曾一度为宫廷珍藏。后又由江阴人何栻(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吉安知府)所藏。清同治三年(1864年)何栻将此画赠予曾国藩。后来,曾国藩又转赠其弟曾国荃(沅甫)收藏。

 

【名称】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尺寸:画芯175×66.7厘米,外围298×92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名称】清明上河图

 

【年代】明

 

【作者】仇英

 

【现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尺寸】938.53 X 31.11 CM

 

【材质】绢本 设色

 

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比宋本要长一倍,长9.87米,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画中人物超过2000位,描绘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人民生活实景,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街市走来;而在城市之中,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横跨河两岸,河中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描绘明代姑苏繁华的景象。

 

仇英《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苏州,古称吴,早在春秋时期就是吴国的都城。战国末年楚考烈王将春申君封于吴,在吴都的废墟上重建都城。秦代在此设会稽郡,汉代又置吴郡,此后直至六朝,苏州大部分时间均称吴郡。隋代废除吴郡,因其地西南有姑苏山而改称苏州,这是苏州正名之始。宋代称平江府,元代称平江路,明初又改为苏州府。此时的苏州历经近二千年的沧桑变幻,已是物阜民丰、交通便利、经济繁盛、人文荟萃的江南中心城市。

 

作者沿运河从苏州城郊的风景入画,过虹桥,至城门入市区,直至西部城郊,以田园牧歌景象开篇,以一段水上仙台收束。将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苏州城和江南的风物人情尽呈读者面前。这里有山川、城郭、街巷、桥梁、河道、码头、民居、店面,有舟楫、戏台、校场,还有婚娶、宴饮、雅集、演艺、田作、赶集、买卖、渔罟、测字等场面,是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真实再现。

 

如此宏大的场面绘制,将众多的人物、场景组成生动和谐的画面,不仅需要作者对苏州的山川风物了如指掌,更需要能统揽全局、举重若轻的驾驭能力。作者充分利用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将重点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演绎出一部有影无声的活剧。画卷表现的中心是苏州繁华的街市,却从郊外幽静的村庄起笔,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构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卷以山川、河湖、城墙、桥梁分割画面,张弛相间,连贯自然。在构图上,既忠实于苏州城山川风物的自然地理环境,又融入作者的创作构思。作者在场景设计和细节处理上匠心独运,全图所描绘的二千二百余人中,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可谓形形色色,每个人物都能通过动作、神态、服饰、道具等体现出其身份,毫无雷同。人物的衣纹线条挺劲简练,以其聚散转折来突出人物的动态,并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施以不同的颜色。以平涂法设色,色彩沉重实厚。

 

仇英仿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无所不能的写实技艺,既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之功的风俗巨制,又是具有珍贵学术研究价值的历史图卷。

 

 

 

 

【名称】清明上河图

 

【年代】明

 

【作者】仇英

 

【现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尺寸】938.53 X 31.11 CM

 

【材质】绢本 设色

 

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比宋本要长一倍,长9.87米,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画中人物超过2000位,描绘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人民生活实景,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街市走来;而在城市之中,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横跨河两岸,河中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描绘明代姑苏繁华的景象。

 

仇英《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苏州,古称吴,早在春秋时期就是吴国的都城。战国末年楚考烈王将春申君封于吴,在吴都的废墟上重建都城。秦代在此设会稽郡,汉代又置吴郡,此后直至六朝,苏州大部分时间均称吴郡。隋代废除吴郡,因其地西南有姑苏山而改称苏州,这是苏州正名之始。宋代称平江府,元代称平江路,明初又改为苏州府。此时的苏州历经近二千年的沧桑变幻,已是物阜民丰、交通便利、经济繁盛、人文荟萃的江南中心城市。

 

作者沿运河从苏州城郊的风景入画,过虹桥,至城门入市区,直至西部城郊,以田园牧歌景象开篇,以一段水上仙台收束。将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苏州城和江南的风物人情尽呈读者面前。这里有山川、城郭、街巷、桥梁、河道、码头、民居、店面,有舟楫、戏台、校场,还有婚娶、宴饮、雅集、演艺、田作、赶集、买卖、渔罟、测字等场面,是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真实再现。

 

如此宏大的场面绘制,将众多的人物、场景组成生动和谐的画面,不仅需要作者对苏州的山川风物了如指掌,更需要能统揽全局、举重若轻的驾驭能力。作者充分利用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将重点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演绎出一部有影无声的活剧。画卷表现的中心是苏州繁华的街市,却从郊外幽静的村庄起笔,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构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卷以山川、河湖、城墙、桥梁分割画面,张弛相间,连贯自然。在构图上,既忠实于苏州城山川风物的自然地理环境,又融入作者的创作构思。作者在场景设计和细节处理上匠心独运,全图所描绘的二千二百余人中,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可谓形形色色,每个人物都能通过动作、神态、服饰、道具等体现出其身份,毫无雷同。人物的衣纹线条挺劲简练,以其聚散转折来突出人物的动态,并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施以不同的颜色。以平涂法设色,色彩沉重实厚。

 

仇英仿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无所不能的写实技艺,既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之功的风俗巨制,又是具有珍贵学术研究价值的历史图卷。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它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绘了清明时节汴郊和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以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被奉为风俗画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明代以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临仿本和以“清明上河”为题材的创意作品大量出现,这幅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参照了张择端真迹的构图形式,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描绘明代苏州城的社会生活情景,画中人物超过2000,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画作长9.87米,比宋本长近一倍,高0.3米,风格与宋本迥异,是历代仿本中最好、价值最高的一件,代表了后世《清明上河图》题材创作的典型风格和最高水平。

 

“仇本”是后世众仿作鼻祖,明人笔记记载,当时各种以此为蓝本的仿作层出不穷,一时间成为达官豪门相互馈赠的高档礼物。被称为仇英仿本。

 

相关图集